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清代满族词的著作。“论绎编”论述了清代满族男女两大词人纳兰性德和顾太清的词:评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及其词中的兴亡之叹,论析顾太清作词以“宋人为法乳”及其诗词中乌鸦的文化意蕴;论述了清代宗室词人奕绘与全真教的关系,奕绘的古董收藏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论述了清代满族词人创作《竹枝词》的民族特色。“辨正编”对纳兰性德词、顾太清词的注释错误进行了考究辨正。“考订编”对《全清词·顺康卷》中存在问题的作者小传、词牌和重出词进行了考核订正。
作者简介
胥洪泉 男,汉族,四川盐亭人,西南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教育部和重庆市社会科学项目3项,出版《顾太清词校笺》《古代文学论稿》《中国古代散文简史》等著作6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的论文被收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有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书报资料全文转载。曾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论绎编
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
论纳兰词的兴亡之叹
简论满族词人佟世南
论以“宋人为法乳”的顾太清词
顾太清诗词中乌鸦的文化意蕴
顾太清《红楼梦影》中的佚诗佚词
《白山词介》为何未选顾太清词
清代宗室词人奕绘与全真教
清代宗室奕绘的古董收藏与诗词创作
论满族词人创作的《竹枝词》
辨正编
《纳兰词笺注》辨误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辨误
释解殊不易,粗率生错讹
——评卢兴基《顾太清词新释辑评》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辨正
《历代竹枝词》所收《塞上竹枝词》辨误
考订编
《全清词·顺康卷》“竹枝词”的几个问题
《全清词·顺康卷》“黄坦”小传考订
《全清词·顺康卷》重出《满庭芳》(蝶拍初敲)作者考
《全清词·顺康卷》中的词牌《留穷词》应为《西江月》
《全清词·顺康卷》重出《浣溪沙》等三首作者考
论绎编
论纳兰性德的尚南情结
被誉为“清朝李后主”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北方人,家住北京城北郊,离城大约10里。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是朝廷重臣,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清世祖顺治十一年(1655)出生于北京,17岁入太学读书,22岁考中进士,康熙皇帝授以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直到31岁去世,除了康熙皇帝南巡,他随驾扈从到过江南一次外,其余时间都在北方度过。然而,在纳兰性德的诗词文中,却处处流露出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对江南文人的友好,对江南习俗的亲近,对江南文化的崇尚,表现出深深的尚南情结。
在纳兰性德的《通志堂集》中,有很多赞美江南风光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江南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他赞美江南的山色风光,其《题赵松雪画鹊华秋色卷》云:“历下亭边两拳石,不似江南好山色。更无枫橘点清秋,唯见萧萧白杨白。”历下亭在山东济南大明湖西。诗说历下亭边的景色萧条、冷清,比不上秋天红枫金橘装点的“江南好山色”。其《满江红》云:“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词写边塞秋风的排空卷地,却拿江南春光与之对比,说江南春好,只有妒花天气才会有这样的风雨。其《浣溪沙》云:“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词写江南五月风景,用色彩杂饰的图画(即罨画)来比喻江南山水,可见江南山水在他眼中多么美丽。对江南名城,纳兰性德也尽情赞美。他赞美金陵:“胜绝江南望,依然图画中。”纳兰性德《金陵》,《通志堂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他称颂会稽:“会稽东南美,停渊环峙岳。绣嶂郁盘纡,金峰耸堑削。”纳兰性德《谢康乐游山》,《通志堂集》卷二。在离开扬州、润州之时,他深深感到:“最是销魂难别处,扬州风月润州山。”纳兰性德《江南杂诗》其四,《通志堂集》卷五。而且此后一直对江南风流地的扬州念念不忘,在《平山堂》诗中他还深情地写到“竹西歌吹忆扬州”。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至十一月末,纳兰性德扈从圣驾第一次来到江南,经过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后写的十首《梦江南》词。这组词都以“江南好”发端,对江南的城市、山水、名胜尽情赞美,流露出对江南深深的喜爱之情。他赞美江南古城:“江南好,建业旧长安。”(其一)“江南好,城阙尚嵯峨。”(其二)“江南好,佳丽数维扬。”(其七)“江南好,铁瓮古南徐。”(其八)更赞美江南秀丽的山水风光:
江南好,怀故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
风景忆当年。(其三)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
谁在木兰船。(其四)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
何必让中泠。(其六)
其十总写“江南好”,是对前九首盛赞之词的总评,特别指出“江南好,何处异京华”,是在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说江南风光美好,气候宜人,没有北方那令人生厌的风沙。
值得注意的是纳兰性德描写江南的词,虽然写到几代王朝都城的金陵时,多少有些兴亡之感、凄凉之叹,但却一点没有思家的情感、思乡的情绪。总的来说,他见到江南景色,心情是愉悦畅快的,笔调是轻快明丽的,表现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正如黄天骥先生所说:“本来,纳兰性德对跟随皇帝东奔西跑的生活,是没有多少兴趣的。唯独到江南那趟,却是例外。”“他一到江南,心情舒畅,如鱼得水。这一阶段所写的词,格调也比较轻快。”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3页。然而与扈从圣驾巡幸江南相反,纳兰性德随驾巡幸北方边地时,绝少乐观开怀。他的边塞词,总是表现出一种长期奔波、抛家别妻的厌倦情绪,流露出悲凉凄苦的情感。他一望见北方边地,便“黯然销魂,无言徘徊。”纳兰性德《沁园春》,《通志堂集》卷九。一到达北方边塞,就感到“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纳兰性德《百字令·宿汉儿村》,《通志堂集》卷九。蔡嵩云《柯亭词论》说纳兰性德“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的确,他的边塞词所写之景,大多萧条、冷落、荒凉,读来使人凄苦、悲怆。如“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通志堂集》卷六。“古戍饥鸟集,荒城野雉飞。”纳兰性德《南歌子·古戍》,《通志堂集》卷七。“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纳兰性德《好事近》,《通志堂集》卷七。这种悲凄愁苦情感的产生与北方的地理环境有关。相对南方而言,北方之地贫瘠荒凉,物产贫乏,气候寒冷,容易使人产生凄凉悲苦的情绪。但是,北方边地辽阔的平原,苍茫的群山,浩瀚的沙漠、无边的森林,也能够让人产生阳刚、崇高之美。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显现出辽阔、雄伟的壮美。然而,纳兰性德在北方所写的词,却少有雄伟壮美之作,少有见到雄奇壮美山川的兴奋,也见不到对北方城市和山水风光的赞美。
纳兰性德扈从圣驾到江南时还给友人顾贞观写了封信,信中说他见到江南美景“徘徊慨慕而不能自已”:
及夫楚树连云,吴船泊岸。牙樯锦缆,觉鱼鸟之亲人;清宪碧油,喜风花之媚客。梁溪几曲,无异鉴湖;虎阜一拳,依稀灵岫。千章嘉树,户户平泉。一领绿蓑,行行西塞。品名泉于萧寺,听鸟语于花溪。昔人所云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者,向于图牒见之,今以耳目亲见之矣。且其土壤之美,风俗之醇,季札遗风,人多揖让,言偃故里,士尽风流。稻蟹莼鲈,颇堪悦口。渚茶野酿,实足消忧。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通志堂集》卷十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江南的灵山秀水、溪流船帆、淳美风俗、可口美味以及风流文士多么的欣羡,紧接着他还表露了归隐江南的心愿:
倘异日者,脱屣宦途,拂衣委巷,渔庄蟹舍,足我生涯。药臼茶铛,销兹岁月,皋桥作客,石屋称农。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通志堂集》卷十三。
由于特别喜爱江南风光,纳兰性德家还按照江南风光设计修建有渌水亭。“渌水亭幽选地偏,稻香荷气扑尊前”。秦松龄《挽诗》,《通志堂集》卷二十。他的友人观赏渌水亭后,都赞其有如“江南风景”。陈维崧《贺新郎·渌水亭观荷》赞美说:“分明一幅江南景,恰是凤城深处。”朱彝尊“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写了《台城路》词称赞渌水亭:“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喜建园林亭台,这是江南民俗。纳兰家修建渌水亭,是对江南习俗的崇尚,因为北人一般“不喜治第,而多畜产”。
纳兰性德不只喜爱江南风光,而且喜欢交往江南文人,又特别是江南籍的著名文人。他的老师徐乾学说:“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通志堂集》卷十九。
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清初诗人、画家。康熙十二年(1673)他50多岁时与年仅19岁的纳兰性德相识,便结为知己。尽管年龄悬殊,但他们的交情却不一般,严绳孙还曾在纳兰性德家中住过一段时间,这从严绳孙写有《移寓成容若进士斋中作》可知。纳兰性德也写有《送荪友》《临江仙·寄严荪友》等诗词多首。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早年任秘书院典籍,善填词,曾为纳兰父亲明珠的家庭教师,所以纳兰性德和他的交谊最深。顾贞观曾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顾贞观给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的江苏吴江文人吴兆骞写了两首《金缕曲》,纳兰性德看后,非常感动,也动情地写了著名的《金缕曲·赠梁汾》,还鼎力相助将吴兆骞从宁古塔营救回来,成为三百年来传诵不绝的佳话。
秦松龄,字留仙,号对岩,江苏无锡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官至检讨。他在挽纳兰性德的诗中回忆说:“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可见他们情谊的深厚。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曾任翰林院检讨,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词,风格近于辛稼轩,为阳羡词派的领袖。尽管陈维崧年长纳兰性德30岁,但二人交谊甚厚,为忘年交。陈维崧是纳兰性德家中的座上客,渌水亭也是他经常流连的地方,二人相互唱和的诗词很多。
姜宸英,字西溟,浙江慈溪人。文名颇高,然狷介狂放,70岁才考中进士。纳兰性德十八九岁就与之相识,且交情很好。姜宸英为纳兰写的墓碑云:“虽以余之狂,终日叫号慢侮于其侧,”而他却“不予怪,盖知予之失志不偶,而嫉时愤俗特甚也,然时亦以此规予,予辄愧之。”姜宸英《纳腊君墓表》,《通志堂集》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