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徐霞客游记》作为研究对象,对专书的词汇在各个专题方面的特点、类别、结构、词义等基本问题做个案研究,可以丰富明代汉语研究资料,为总结明代汉语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一定的佐证。第一篇研究双音形容词;第二篇研究情绪心理动词;第三篇研究动词同义词;第四篇研究情态副词;第五篇研究介词;第六篇研究动物别称词;第七篇研究叠音词。本书呈现了《徐霞客游记》词汇的部分风貌。
作者简介
马连湘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汉语史;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汉字学、汉语词汇学、训诂学。已出版著作有:《广告传播与语境研究》《广告企划文案写作》《白居易诗选注》等,承担了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12.5规划项目“《徐霞客游记》词汇研究”。
第一篇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形容词专书研究概况
1.2 《徐霞客游记》中双音形容词的研究价值
1.3 《徐霞客游记》中双音形容词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调查分析
2.1 形容词确定标准
2.2 从语素数量角度的调查分析
2.3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数量、结构、词义
第三章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的同义类聚
3.1 《徐霞客游记》双音同义形容词的界定和选取标准
3.2 《徐霞客游记》双音同义形容词典型调查
3.3 《徐霞客游记》双音同义形容词典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心理动词研究概况
1.2 语义场研究概况
1.3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的研究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情绪心理动词及其语义场划分
2.1 情绪心理动词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2.2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及其语义场划分
第三章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之“愉悦”语义场
3.1 表“喜悦”义的语义场
3.2 表“喜爱”义的语义场
第四章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之“忧怨”语义场
4.1 “愤怒”语义场
4.2 “怨恨”语义场
4.3 “惊惧”语义场
4.4 “忧苦”语义场
第五章 《徐霞客游记》情绪心理动词的演变
5.1 由“喜悦”到“喜爱”的引申
5.2 表“愤怒”语义场的词群成员功能的变化
5.3 相近语义场的差异
5.4 与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
第一篇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形容词专书研究概况
关于形容词界定,《马氏文通》中把形容词称之为“静字”,分为“象静”和“滋静”,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形容词和数词。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把形容词分为四类,分别是“性状形容词、数量形容词、指示形容词和疑问形容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130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就是《新著国语文法》的性状形容词。朱德熙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则称作数量形容词;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也把数量词作为形容词的一个附类;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虽没有对形容词进行明确的定义,但从例词中可以窥见他认为的形容词是表示性质和状态的词语。
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很多关于断代专书形容词研究的优秀硕博论文,如《〈论衡〉形容词研究》、《〈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楚辞〉形容词研究》、《〈国语〉形容词语法试述》、《〈墨子〉形容词研究》、《〈晏子春秋〉形容词研究》、《〈庄子〉形容词语法研究》等。
描写《〈论衡〉形容词研究》中,川大的王秀玲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并对其语法功能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列举同义形容词和反义形容词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最后观察了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形容词以及对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活用进行了比较。《〈国语〉形容词语法试述》的作者紧密围绕语法这一切入点,从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兼类活用和连用等方面阐述了《国语》中形容词在语法上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词类的界定,在综合各家的界定方法后,采用了功能和意义双重标准来认定形容词,这一点值得参考和借鉴。同样采用这种认定方法的还有西南大学的李树春,他在描写《楚辞》时从形容词的单音复音结构、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以及特点三个角度出发,条理清晰,结构紧凑,举例得当。其中在特点这一章节中,单独选定颜色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更有针对性。专门选定颜色形容词的论文还有《〈墨子〉形容词研究》,这篇成稿于2003年的专书形容词研究,系统地从形容词的认定,单音和复音形容词,反义和同义形容词,以及状态、性质和颜色专题形容词等方面对多角度的描述了《墨子》形容词,可以说是同类文章中研究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同为分析颜色形容词的论文《〈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在对语料作过描写和分析后,还运用了历时比较法,将先秦、《世说新语》时期、现代三个阶段的形容词从形式和功能等方面作了对比。
以上是对专书形容词研究的典型论文的简要介绍,前人以音节的角度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复音形容词的构形;从意义角度分为性质和状态形容词,并继续从这一角度观察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同时在同义和反义这一意义角度上又分析了形容词的语用情况。很多论文还列出了专题研究,从词义和语源的角度对颜色形容词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前人的成果证实了这样的分类和考察是有价值的尝试和突破,这里结合研究对象《徐霞客游记》,选取针对性的角度并着眼语料的特殊性在研究主题上作些尝试性的突破。
1.2 《徐霞客游记》中双音形容词的研究价值
《徐霞客游记》成书于晚明阶段,作者以日记体游记方式记录下走访名山大川的足迹。全书卷帙浩繁浩浩汤汤60余万字,描写所用形容词非常丰富。近代汉语形容词中出现三音节、四音节等多音形容词的趋势,这在《徐霞客游记》中亦有所体现,但在数量比重上,双音形容词远远胜于多音节形容词。因此我们选取双音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徐霞客游记》专书形容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以双音形容词这一点状来揭示明朝整体形容词的发展一瞥。
本文对双音形容词进行穷尽式的描写和分类研究,只是一种铺垫性的工作,希望这小小的资料整理工作可以为今后更为详实更加科学的大型汉语史词汇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1.3 《徐霞客游记》中双音形容词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对《徐霞客游记》的形容词作穷尽式的考察,阅读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找出其中的双音形容词,初步完成对词语的定量分析。将这些双音形容词从语素角度分为单纯双音形容词和合成双音形容词两大类别。分别从构形、组合关系、表义特点等角度考察这两类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定量的基础上得出定性的结论。最后将《徐霞客游记》中形容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做比较,尝试揭示形容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按照意义与语法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择定形容词,在此基础上聚焦双音形容词,将其区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从构词法,词义等角度对合成词进行分析,以此来观察《徐霞客游记》中双音节形容词的组合关系。《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同一景物事物的描写细致入微,“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所以根据《徐霞客游记》形容词这一特点,对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语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并同现代汉语形容词做历时比较分析,找出其渊源关系。
尝试通过以上步骤分析得出《徐霞客游记》中形容词的整体面貌和基本特征,为明朝汉语词汇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辅助材料。
第二章 《徐霞客游记》双音形容词调查分析
2.1 形容词确定标准
2.1.1 学界的分析标准
汉语词类是如何划分的,其划分标准又有哪些,这里有必要追述一下。
首先是意义标准。这一标准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代表人物有马建忠,黎锦熙和王力(早期)。马建忠在《马氏文通》(1998年版)卷一中说道:“字无定义,而欲知其义,当先知上下之文义何如耳。”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4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表面说是根据这个词能充当的句法成分来给词作分类,实际上,我们从骨子里便是按照词的涵义来给词分类的。王力早先在《中国现代语法》里也说“中国语言中,词语的分类,差不多完全只能凭借着意义来划分”。
其次是语法功能标准。主张按照语法功能对词类进行划分的代表人物有陈望道、朱德熙等。陈望道在《文法简论》中说:“词的文法分类,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词的功能分类”。朱德熙认为,汉语并不像印欧语那样有丰富的形态。因此给汉语词分类不能根据印欧语的形态来划分,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类反映词的语法功能。但依据语法功能分出的类,在意义上确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可见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只可以根据语法功能,不可以根据意义。
再次是形态标准。主张以词的形态来划分词类的代表人物有高名凯、陆宗达、俞敏等。高名凯认为“词类既是词的语法分类,我们就必须拿词的语法形式来作为词的分类标准。词的语法形式就是词的形态变化。……词的形态其实就是语法上的词类意义和词的句法功能的标志。”高名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词类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63.第1期陆宗达、俞敏早期主张实词的分类应以狭义的形态为标准,他们在《现代汉语语法》(上)中认为汉语中有大量的形态存在,主张以重叠方式给实词分类。
最后是综合标准。提出以综合标准来划分汉语词类的有钟梫、吕叔湘和王力等。钟梫在《汉语的词类问题》中建议汉语词类可以参照四个原则来划分,分别是意义原则,词在句中的功用,词的组合(或称广义的形态学)和“形态变化(即狭义的形态学)”。钟梫.汉语的词类问题[J].中国语文,1954,第8期与钟梫观点相似,提出按照综合标准划分词类的还有吕叔湘、王力等人。吕叔湘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提出,区分汉语词类,可以运用结构关系,可以运用“鉴定字”作为区分词类的辅助手段,可以用重叠式来区分动词与形容词,可以用词的意义作为义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后来王力对早先的“意义标准”说进行了修正,在《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中提出了关于汉语分类的三个标准,即“第一,词义在汉语词类划分中是能起义定的作用的,应该注意词的基本意义跟形态、句法统一起来;第二,应该尽先应用形态(如果有形态的话),这形态是包括构形性质的和构词性质的;第三,句法标准(包括词的结合能力),不是根据三个标准来分类,而是要求统合适合这三个标准”。王力.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5,第2期上述钟梫等和王力两家的主张是比较接近的,考虑到汉语词汇的特点,并且也兼顾到了意义、形态和功能三方面的关系,在语言实践中便于操作。
上述分类标准,是对近一个世纪的汉语词类分类大讨论的概括性描述。现在,语法学界更多地接受从语法功能这一角度为汉语词类进行划分。我是完全赞同这一分类标准的。而从本课题中所涉专书的年代出发——明朝,隶属于近代汉语后期,其语言习惯较之前的中古和远古时代更加适合于今天所使用的语法规则;但正是由于所属朝代这一属性,语言中所固有的特点及其语言使用的内在沿袭性,成为形容词择定时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虽然有的词语,在词素组合上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但具体到明朝这一历史时期时,其词义又与现代汉语中的理解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就涉及如何运用现有词类划分标准,针对大明《徐霞客游记》断代专书,对于形容词的界定,选择一种可操作性强和准确度相对较高的词类划分标准,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1.2 《徐霞客游记》形容词确定的标准
针对研究本体《徐霞客游记》的特点,对处于与现代汉语相距并不十分久远的明朝时期的语言形式,采用以下几种综合的标准方式来择定形容词。
一是运用语法功能标准。按照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择定标准,词的语法功能包括“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词跟词结合的功能,以及词所具有的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三方面。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具体地说,形容词可以较多地充当句子的谓语和定语,因此句中主语或者主语位置(若主语省略)的后面,以及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常会用到形容词。在这里需要注意将形容词同做定语的名词区分开,以及和做动词的谓语区分开。如“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游天台山日记)中的“屈曲”和“苍秀”。形容词受副词“甚”等修饰,如“……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汨汨”(游天台山日记)中的“平阔”。上述的“屈曲”、“苍秀”以及“平阔”都是形容词。
二是采用意义标准。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在这一定义标准下,采用意义标准时一方面参考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全译》中每篇游记后面的解释和译文,同时此类译文还选取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每篇后的译文以佐证。另一方面查阅《辞源》、《汉语大词典》和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等工具书,从对同一词语在不同字典中的词义对比和甄别来帮助确定。
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标准择定出的形容词仅仅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模糊范围,因此要进一步挑选出双音节形容词还需要注意将双音词同双音词组区别开来。
2.1.3 《徐霞客游记》双音词和词组的辨析
在界定《徐霞客游记》中的双音形容词时,将双音词同双音词组区分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虽然一些词语的使用和现代汉语相差无几,若出现在相同的语境中,便可以按照现代汉语的评判标准来断定是双音词还是双音词组。但同时还有一些双音结构带有着明朝时代的烙印,这些词便不能运用现代汉语的“替换”“扩展”“变换”等方法来认定。因此,为有效地择定《徐霞客游记》的双音形容词,就需要制定相对合理而可行的界定标准。具体确定标准如下:
第一,从结构的凝固程度来看。这一标准的选定,是参考了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之《先秦双音词研究》中的提出双音词的判断标准,从语法结构上衡量两个音节结合的紧密与否,是看其在同一语言环境中能否拆开单独使用,不能拆开单用的便是词。邢福义在《现代汉语教程》中也说到,一般合成词的各个成分间,结合关系非常紧密,是不能扩展开来的,即不能拆开和加进其他的成分。以这一标准来确定两个音节之间的凝固程度,可以随意地拆开或者扩展的,便是词组;相反,就是我们要找的双音形容词。如“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游雁荡山日记)这里的“高阔”,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高度和宽阔度”,“高”与“阔”之间虽插入了新的成分,但并不影响其意义与功能,因此可以确定“高阔”是词组,不是我们要找的双音词。再如“从灵岩至马鞍岭,凡四里,而崇峦屼嵲,应接不暇”,(游雁宕山日记后)这里的“屼嵲”作谓语,之间插入“且”“而”,都会改变原来的词义,因此可以确定“屼嵲”是双音形容词。
第二,从意义的整体性来辨别。“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体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0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代表一个概念。从意义的角度区别词和词组,就是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双音结构是代表同一概念,还是双音结构中的两个音节各自代表了一个概念。双音结构中的单纯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词,是只包含了一个语素的双音组合,两个音节共同代表一个概念,是词;合成词中两个语素,原来代表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合成后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相关而又增强了交际职能的新概念,是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某一语素代表一个概念,另外一语素并不代表明确概念的附加成分,即词缀,进入合成词后已经失去曾经的代表资格,只代表一个概念的,是词。双音节中的两个词素,在进入到双音词之前的词素义同进入到双音词之后的表意相比较,如果两个语素共同构成这一合成词的整体表意,在合成词的整体表意中,两个语素的参与度呈现出势均力敌,抑或此消彼长的态势,最终使得合成词的整体表意凝固成一个截然不可分开的单位,不能再按照两个语素进入该合成词之前的自身的表意拆开去解释,这样的双音结构才是词;倘若与上述相反,仍能按照进入合成词前两个语素的表意去解释合成词词义则是词组。
第三,从词语出现的频率来判断。这一标准与其说是来判断双音结构是形容词还是形容词组,不如说是帮助排除形容词组的一个佐证。对于一个双音形容结构来讲,如果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仍没确定下来是词还是词组,就可以通过参考其出现频度来确定,但这一标准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有的疑似双音词组虽然出现了很多次,但毕竟还是词组,不是双音词;而有的双音结构即使出现了少数的几次,但从结构的凝固,意义的整体性等角度来看,都是双音词。因此说通过词语出现的高频度来断定是词组还是词只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标准。
在判断《徐霞客游记》中双音结构是双音形容词还是双音词组,选取了以上三个判断标准,在这三项判断标准中主要是以结构标准为主,意义的完整性标准为辅,并参考出现频度标准。
同时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地名、山名、人名等专有名词中出现的双音形容词以及徐霞客在游访名山大川过程中所摘录进入的题壁等并标注有隶属于前朝的双音形容词均未收录到本研究中,特此说明。
2.2 从语素数量角度的调查分析
按照双音形容词的择定标准,经过地毯式的搜索与排查确定出《徐霞客游记》中符合标准的双音形容词共1113个。对这些形容词进行构词、词义等分析要建立在合理可行的分类标准上,复音词的分类方法很多,在这里我选择按照语素数量将其进行分类,继而从语素成词的角度分析双音词语素的语素义同构成双音词整体词义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语素构成的数量将其分为单纯双音形容词和合成双音形容词。在这其中单纯性双音形容词176个,占双音形容词总数的15.8%;合成性双音形容词937个,占双音合成词总数的84.2%。首先来看单纯双音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