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自由撰稿人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主要记述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韩英杰老先生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童年、劳动、求学、育人、科研等人生的不同阶段。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可以说是非常清贫的。青年和少年时期在抗日战
作者姓名: 马汉宁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述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韩英杰老先生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童年、劳动、求学、育人、科研等人生的不同阶段。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可以说是非常清贫的。青年和少年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中度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财政学及财政与信贷的教学工作和财税理论研究工作。韩教授除了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重要成就以外,在党政工作方面也做得比较好,而且他一生办事重德。他重德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中,即“德在事中”。韩教授重德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作者简介
马汉宁 男,1968年生。河北省顺平县人。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保定市青年诗人学会理事。参加河北省第五届青年诗会。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诗选刊》《河北作家》等媒体。
序篇
德在实事求是间
致读者
引言
童年篇
第一章耕读传宗盛与衰
第二章社会环境铸人生
第三章逆境中的母与子
劳动篇
第四章农家子弟学务农
第五章风华正茂献军工
求学篇
第六章艰难曲折求学路
第七章幸入人大读本研
育人篇
第八章教学育人用爱心
第九章校外办学开拓者
学术篇(上)
第十章挤出时间搞科研
第十一章综合平衡做贡献
学术篇(下)
第十二章课题研究结硕果
第十三章学术研究再思考
风雨篇
第十四章政治运动经风雨
第十五章人大之外经风雨
……
第一章 耕读传宗盛与衰
一、曾祖父
在顺平县城以西五华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作西五里岗村,为了纪念革命烈士韩永禄,县委将村名改为永禄村。
中国人民大学韩英杰老师就出生在这个村。韩老师的祖辈在村里算是富裕户。韩家富裕起来,创业者是韩老师的曾祖父韩洛良。韩洛良在晚清县衙当文书,为人精明,办事谨慎,稳重妥帖,深得县知事的赏识,县知事无暇料理的事务,很多事情就托韩洛良办理。清朝灭亡以后,精明的韩洛良从破落地主手里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了许多土地,并买下木料、砖石,在自家的宅基上建起了两进的四合院。一进院为孩子们的住所。二进院为韩洛良和老伴起居生活的场所,在二进院,韩洛良设置了书屋。书屋内靠墙的木头架子上摆满了各种线装书,此外还有八仙桌、太师椅、笔墨纸砚等。二进院的东北角有一个边门,穿过边门就进了后院。后院也比较宽敞,韩洛良在后院东边盖了三间房子作为私塾,教育韩家后人读书识字。又在西边建了三间西房,放置锄锨犁耙等农具。这样前边的院落里就很干净、整洁,适宜居住和读书。
韩洛良经济上较为阔绰,可为人十分节俭。常年穿着同一件黑色大褂,这是他在官场走动的常穿衣裳。大褂脏了,从县里回来赶紧让老伴洗了。为了能赶上第二天穿,老伴把大褂放到热铁锅中烘炕,干了,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炕头。天色微明,韩洛良踏着晨曦,赶赴县衙。
二、祖父
韩洛良兄弟三人,光景过得都不错,但也有不如意的事:那就是韩家三兄弟只韩洛良有一子。韩洛良的独生儿韩洛绍自幼聪明伶俐,很得父亲喜爱。为了培养儿子成才,韩洛良下决心聘请了县里有名的秀才担任塾师。韩洛绍记性好、学得快,十八九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在当时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韩家摆宴席款待亲戚朋友来庆贺这件喜事。
韩洛绍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登门说亲的很多。因为十里八乡都知道这是个富裕人家的英俊小伙,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他相中了本县西朝阳村的一个女孩。女孩的娘家姓牛,是村中的大户人家,家里也很富有,拥有上百亩的土地。她是牛家唯一的闺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十分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时候成亲,多数靠媒婆来回传递信息,彼此了解以后再结婚的事情很少。经过媒人撮合,双方相了一面,韩洛绍看着女子模样端正,身段苗条,就同意了这门婚事。算命先生择定了黄道吉日,吹吹打打迎进门来。这牛家可说是家大业大,陪送的嫁妆轰动了村子。过门后,这位大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不纺线又不织布。这种作为虽然与韩门家风有些不和,但看在她出身富户,从小娇惯溺爱的份上,对她也就多有迁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