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
点赞
本书是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授权代印代发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出版时间:2015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主要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探讨在文化语境中进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倡导在外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为学生提供语境化语言输入,同时保证一定的文化输入及教学。针对现实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

作者姓名: 刘岩,柳青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探讨在文化语境中进行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倡导在外语课堂中使用真实语料,为学生提供语境化语言输入,同时保证一定的文化输入及教学。针对现实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课堂操作手段,供外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参考、选择。


作者简介

刘  岩 女,博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外语教学、二语习得等。现为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代表作品包括专著An Extended Input Processing Model及《任务型输出教学法: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等学术论文数篇。

柳  青  女,硕士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英美文学专业,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代表作品包括译著《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和《回归生命的底色——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奥丽芙·基特里奇〉探论》等学术论文数篇。


稿件目录

第一章  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外语教学呈现的优势

外语教学问题概述

文化缺失问题

文化缺失造成的后果

结语

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语境

理解文化的概念

文化分析框架

文化的特点

文化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文化学习的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境

语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互依互利

语言与文化的一对多关系

第四章  纳入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历史回顾

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态度

文化适应及其必要性

文化适应和外语学习环境

同时进行语言及文化学习的必要性

文化教学中的问题

对教师的要求

文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文化教学的方法

第五章  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

理论框架

真实语料

使用文学作品进行语境化教学

使用原版电影进行语境化教学

美国价值体系分析——个人主义

课程设计

文化习得测试

课堂教学实践:以文学语篇为依托的外语教学

课堂教学实践:以电影为工具的大学外语教学

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所受的批评之声

第六章  将SFL社会语言观纳入英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观

SFL社会语言观对外语教学的三点启示

SFL社会语言观的主要概念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示例

结语

第七章  文化档案袋项目在外语课堂的使用

理论框架

文化档案袋项目的优势

先前研究

课程设计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本章为柳青所著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已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大学英语课程在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外交流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上诸多外语考试,如国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国外的TOEFL(托福)、IELTS(雅思)、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都呈现出不断升温的局面。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外语教育是最直接受惠的教育领域之一。

但随着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对于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兼备的人才需求迫切,英语教学与社会期待脱节的问题不断凸显,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效果受到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抨击。最为突出的现象在于: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应用操练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问题。换句话说,教师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导致大学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相较二十多年前,当代大学生的外语基础、学校的教学软硬件、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都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优势,如何从人本主义的理念出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过硬的高素质人才,的确是摆在广大外语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外语教学呈现的优势

蔡基刚(2005: 90)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这样广泛的重视和议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和希望”。的确,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广大外语教师应该抓住有利契机,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具备创新精神,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新科技和新媒体,使得大学英语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可以加以利用。

第一,大学生外语素质普遍提高。较之20世纪80、90年代,近十年以来,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呈现出听说能力强、知识面宽、善于利用新媒体的特征。他们一般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接受正规外语教育时间大多超过十年。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或是课外班、夏令营、出国旅游等方式了解英语,感受西方文化。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呈现出眼界开阔、反应敏捷、参与度高的状态。

第二,外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整体提升。当今的大学外语教师从学历来看,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许多教师在工作阶段还有大量机会参与学术研讨,去母语国家访学进修,使自身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从年龄层次看,大部分骨干教师处于三四十岁的黄金年龄,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善于与学生沟通,并能主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三,科技发展为教学提供便利。毋庸置疑,因特网的发展和多媒体的运用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海量的学习资料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一本教材通吃一学期”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最新的语料、交互的沟通方式、崭新的教学模式给今天的外语课堂既增添了无数可能性,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恰当地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技术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任庆梅,2012:27)。

第四,科研环境的改善为教师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就外语教师而言,层次最高的主要是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另外还有省级社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等可供选择。广大外语教师可以扎扎实实地以日常行动教学研究为基础,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五,社会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学以致用是教师和学生最关切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大量机会去企事业单位、外企、民营机构从事志愿服务或兼职工作。这对他们打磨语言能力、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完善社会人的功能都是大有裨益的。

外语教学问题概述

但是,上述优势无法掩盖目前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1999-2005年,短短六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毛入学率由原来的98%提高到现在的19%,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张蔚磊,2012:194)。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外语教学任务不断加重。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关系也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全国近百分之七十的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但是,与建国初期相比,现在的英语专业不再以培养外国文学、语言学研究和教学科研人才为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和学科内涵都发生了变化。

具体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单一呆板;学生的技能训练效率较低、知识结构欠完整欠合理,难以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与所学专业脱节,无法利用语言优势为专业学习服务,等等。而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困难就更为突出一些,比如,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英语专业学生却面临着“没有专业”的尴尬境地,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无法与“经院式”模式培养的学生相比,而跨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又较为肤浅;英语专业学生比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费时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语法、句型和词汇方面,大学的学习内容与中学有部分重复(周洵瑛,范谊:2010) 。

文化缺失问题

从整体来看,在目前的外语教育中,我们“过于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过于强调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语言的内容,忽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具体内涵”(胡文仲,高一虹 1997:4)。毋庸置疑,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视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任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了解,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我们和平发展、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语言与社会文化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这种不可分割性使得语言学习必然涉及文化学习,即,涉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的知识。美国语言学家Sapir(2007)曾明确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正是通过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决定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结构。Kramsch(1998a)也认为,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文化教学的缺失逐渐引起了广大外语教育者的关注和忧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因素造成了这个局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看,外语学习动机和学生文化素养问题值得关注。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不高,功利思想严重。一方面,孤立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操练与中学外语学习重合度高,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学习诉求。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死板的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必然导致以应试为中心的学习内容。为获取毕业证书而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出国而要参加托福、雅思考试,为就业而要取得商务英语证书、口笔译证书,等等,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把宝贵的大学英语课堂当作考试的练兵场和集训营,主观上对文化教学内容产生轻视甚至抵触的情绪,更谈不上主动通过视听、阅读、写作等多种手段去拓展文化视野。而当前的大学生虽然大多具备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和沟通能力强的优势,但速食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普遍缺乏扎实的文化基本功。在外语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单词拼写能力弱、书面表达功底差、中西方文化常识匮乏、人文素养浅薄等问题。这从客观上制约了外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极大影响了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二,从任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多年来,在我国传统教学和考试的压力之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教授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而忽略了英语文化教学。与此同时,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机械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占据着大多数课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看。从主观而言,外语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教授的课程缺乏变化,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不愿对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做出调整,突出表现为在教学中缺乏自主性,恪守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在涉及深层文化问题时,只是照搬教材或教辅的内容。从客观而言,外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文化素养存在缺失。外语教师多为语言学或文学出身,很可能对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法、学习策略等领域并不熟知。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深造,很可能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把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作为主要而唯一的教学目标。所以,强化大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重要。只有外语教师具备了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和文化能力。

第三,从学校的角度看,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这两个问题必须关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对外语课程的设置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调整。专家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渐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同时对费时费力的单纯讲授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瘦身和变革。与此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科规律,利用本校学科优势,结合本校专业特征和就业方向,制定出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不应千篇一律或大而化之地培养所谓通用的翻译人才或者文化交流人才等。另一个需要避免的误区就是把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英语专业四、八级通过率以及就业率看作外语教育成败与否的唯一指标。

第四,从广大外语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角度看,编写出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教材势在必行。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课程不断涌现,教材也必须由原来的形式单一、知识陈旧、偏重语言知识向精细化、多元化、交叉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高校和出版社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连外国语学院近些年来以内容依托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模式为核心,开设了“内容·语言”融合的系列课程,编写出一整套“21世纪CBI内容依托系列英语教材”。通过内容教学培养综合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多元文化意识,以期从根本上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偏窄、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常俊跃,赵永青等,2010: 14)。

第五,从社会的大环境看,测试评价体系和主流价值观需要引起重视。大学扩招带来的所谓“人才过剩”和就业难带来的高学历趋势都为用人单位增加了选材的难度和砝码。就业市场上,雇主轻易地开出“大学英语六级优秀”“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托福成绩100分”以上等硬性外语条件。这无疑成为在校大学生外语学习努力的方向。而当下的大学英语测试手段,主要是通过考察笔试和听力来检测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几乎不考察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评价体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误区和用人单位人才浪费等后果。另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需要强化,对年轻人而言,成功的定义不应局限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获得一个国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出色的外语能力也绝不只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工具。中西方文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既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要件,也是传播本国文化和与他国人员成功交际的前提。

文化缺失造成的后果

在外语学习中,文化习得和语言习得是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语言习得可以产生文化习得,文化习得也可以促进语言习得。因而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教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能力。首先,文化知识是指在外语教学中需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礼仪常识等,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一。总的说来,大部分外语教师都能在课堂上传授和补充这类知识。其次,文化意识则指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母语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主动在日常学习和交际中注意体会和比较,并在心理上认可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开展这方面的引导和实践。第三,文化能力指在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知识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了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五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具体而言,第一层次为英语语言基础,重点培养语言能力;第二个特征是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在交际能力;第三层次为跨学科专业知识,重点是专业能力;第四层次对语言文化本体的研究,重点是研究能力;第五层次为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重点是人格培养。

事实上,文化教学的缺失对整个外语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求职面试等方方面面都能反映出来。

首先,学生的语用能力较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4)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处于核心地位。的确,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语言课程中都非常必要,因为学生无法脱离具体语境来习得语言。而根据2000年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技能本位(skill-based)课程建设理念占据了主导地位,英语技能性课程占到了基础阶段总课时的92%以上,这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人文素质的提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难以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常俊跃,赵永青等,2010)。

其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外语教学需要迫切解决从文化知识层上升到文化理解层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显性、客观的文化知识相比,当前学生更缺乏隐性、主观的对文化现象的判断和思考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科发展出现了融合创新的趋势。新学科、新专业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单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那么以应用为主的旅游、商务、法律等特色专业体现的则是跨学科和专业的多元结合(王嘉铭,孙二军,2012: 170)。

最后,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不够,在对外交流中不知该如何使用英语向对方传达中国文化信息,从而造成本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以至阻碍跨文化交流。这与广大外语教育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一方面,在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中对主体文化的研究比例偏小,教学中更重视语言知识的输入,导致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主体文化缺失较为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英语教材虽然题材丰富,注重涉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而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比重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加强母语及外语文化教学的融合。而且,对异域文化的学习应该持批判的态度,不应该采取不加甄别而全盘接受的态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其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具备敏感度,指导学生用批判的视角来看待其中的思想内容。

结语

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突破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具备国际思维、世界眼光的必然要求(许国彬,2009:3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倡导,外语教学改革将一直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从某种意义而言,外语教学在重视其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其人文性。外语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一门外语,它要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及体现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人,提高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应该成为广大外语教育者牢牢把握的理念。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