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艺术科学论: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科学的中西审美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5-161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在中西审美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与历史、逻辑结构的史学研究中,阐述了当代美学的学术理论思想文化体系与文化哲学发展趋向的系统思考,阐述了美学的文化哲学思想与科技哲学、艺术哲学思想,并在数学与诗、艺术过程

作者姓名: 皇甫晓涛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中西审美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与历史、逻辑结构的史学研究中,阐述了当代美学的学术理论思想文化体系与文化哲学发展趋向的系统思考,阐述了美学的文化哲学思想与科技哲学、艺术哲学思想,并在数学与诗、艺术过程与文化生态、美学意象与文化系统的全息价值、地缘文化与功能范畴等各方面探索了美学与文化哲学的文化承传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与文化复兴问题。


作者简介

皇甫晓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网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社科院等国家跨部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建设部、科技部、文化部、发改委、广电总局、军科院、人事部、商务部国家文化产业跨部委项目十余项;主持与完成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规划、深圳2020产业修编规划、苏州文化新区中国工艺文化城规划、青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规划、海西新区文化产业规划、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等跨区域规划课题多项,获20世纪中华英才奖、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首届中国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国家学术文化奖,《文化资本论》学术专著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分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与优秀著作奖暨其他部市与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与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学优秀奖、优秀著作奖多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其它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文化资本论》、《文化治理:中西文化缔造原理案例的比较研究》、《文化领识:人文教育与领识教育的比较研究》、《文化自觉:汉魏以来的文艺自觉与文化复兴》、《文化立人:从鲁迅到萧红的新文化缔造》、《文化书写》等学术专著22部,参编高校通编教材《文化产业通论》等两部。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领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广东创意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兼任马迭尔集团、深圳新大通集团、呈辉集团及青岛保税港区、伊春市政府等顾问;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艺术类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为文(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理(金融价格与产业经济学)、工(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艺术科学、文艺学)跨学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主持国家跨部委2011工程平台“丝绸之路学”TATP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工作。

稿件目录

导论

   艺术科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艺术科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
      一、关于几种艺术美本质理论观点的研究起点与哲学实质
      二、关于艺术理论与美学研究历史、逻辑结构的方法论问题及其文化科学理论
      三、渗透与融合:艺术理论与美学的文化科学功能趋向
      四、关于美学与艺术科学变革的科学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五、关于技术美学
      六、形象:由文学向社会、文化边缘美学的运动
      七、小结

    第一章艺术的起源、创造与美的功能范畴
      一、关于美与艺术、美学与艺术科学的功能范畴释义
      二、美学与艺术科学诸说的功能实质揭示
      三、美学与艺术理论观诸说的功能形式描述
      四、艺术的起源、创造与美的功能范畴

    第二章艺术生态与美的全息价值

    第三章地域文化结构与文学本土色彩的四个审美层面

    第四章地缘关系与民间艺术的美感形式

    第五章历史距离在文学鉴赏中的增殖作用

    第六章艺术创造与审美发生的时间

    第七章数学与诗的艺术科学内涵

    第八章艺术过程与文化生态
      一、艺术思维与文学发展
      二、诗体与诗性智慧的生态品格
      三、艺术形态与审美理想

    第九章美学意象说

    第十章美的结构:“一个流动范畴”的文化系统
      一、“美是流动范畴”的美学探索与思考基点
      二、美的哲学中萌动着的社会文化结构
      三、在美的系统中拓展艺术科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第十一章美学与艺术理论新解——对几个美学与艺术科学核心
    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美与美感
      二、美与艺术的来源与自然美
      三、社会美与艺术功能范畴的“类”结构
      四、艺术美的文本结构与功能形式
      五、关于直觉创造与其艺术科学的思维品格

    第十二章功能观与文化批评
      一、新世纪的地缘之战
      二、中国人文环境纵横观
      三、档案与文化散议

    第十三章美学功能与文学结构
      一、艺术冲突中的“双重奏”
      二、眼底生云雾,脚下数千年——《游龙门记》赏析
      三、不朽的魔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现代意蕴

    第十四章艺术科学的集合观与功能论

    第十五章当代美学与艺术科学的文化主题
      一、文化传统与民族形式
      二、新文化的人学主题
      三、美感形式与文化交流
      四、流动范畴与功能特征
      五、文化理论与科学结构

    第十六章当代美学与艺术科学的深化、泛化与转化
      一、美与艺术的本质和美学与艺术科学的发展
      二、功能形式与文化内涵
      三、全息价值与叙述结构
      四、小结

作品附录

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导论艺术科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导论

艺术科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艺术科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一、关于几种艺术美本质理论观点的研究起点与哲学实质
当代美与艺术美论争焦点始终是围绕着主观论、客观论与主客观统一论的哲学立场展开的,这与论争缘起时较为注重唯物、唯心两条思想线索的政治形势、学术背景不无关联。因而致使研究起点始终停留在哲学立场问题的思辨范畴之内,难以向纵深和更宽泛的领域展开。愚以为艺术美与美学发展首先应该寻找自身的研究起点,解决其智慧形式问题。真正进入学术视野的理论探讨应该探寻其智慧形式的科学形态。艺术科学与美学研究,无论是从纵向发展还是横向联系的逻辑结构来看,主要是在思辨哲学、历史哲学和文化科学几种理论形态之中,且无论当代艺术科学还是西方美学发展历程,大致都经历了这样几个哲学阶段。其次还有艺术科学与生命哲学(当然与前者亦时复交织,不能断然分开)。当代中国艺术科学与美学理论可用如下简图做一扼要科学归结:

同时还有以宗白华为主的艺术哲学与以高尔泰为主的生命哲学。这两种哲学形式的学术探讨尽管造诣颇深(前者),亦不失漩涡中的激流与浪花而颇具现代人的思考力量(后者),但基本上没有介入当代艺术科学与美学研究体系逻辑结构的哲学过程,而是或憩息于旁,静谧地闪烁在美的璀璨夜空,或于荒原之上狂歌悲号,以激越的生命力量介入现代艺术发展趋向人的审美感悟中。
从如上简图,我们观察到这样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1)当我们抵达一个新的研究起点时,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固有的逻辑结构被打乱了,一个深刻无比的学术背景正在时代哲学大厦新的历史起点上悄然隆起,从而使我们在混沌中看到秩序,原有的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的理论阵营由一个整然有序的板块碎裂开来,重新组合为现代智慧背景的艺术科学与文化科学绿洲。争执的热点消失了,我们看到的是其哲学形态后面更为瑰丽的艺术科学理论图景。如吕荧本被视为“主观论”的艺术哲学与美学代表,却与李泽厚、蒋孔阳一道纳入历史哲学的艺术理论与美学学术范畴,而蔡仪本为客观论的代表,却与朱光潜、周来祥一样同在思辨哲学范畴之内的文化艺术理论体系中。这是艺术科学与美学界前辈自身始料不及的,尽管他们当初自身甚或曾为自己艺术科学与美学研究的哲学立场付出过十分沉重的代价而颇具悲剧色彩。历史在悲剧冲突中行进,而哲学则在喜剧智慧中终结。只有走出来,我们才在苦涩的微笑和自嘲中看到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及其深隐学术背景和时代哲学趋向。
 (2)当代美学趋向与西方近代古典美学的哲学形式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史、逻辑过程,或者说其本身即是受西方美学发展的影响而逐步深化、发展的。对西方美学,我们亦以如下简图概括其哲学归结:

当然,这之间亦有各种艺术哲学与生命哲学时复交织,但总的时序结构及其历史、逻辑过程大致如斯。这之间黑格尔、卡西尔分别是从思辨哲学到历史哲学,从历史哲学向文化科学过渡的中间环节。这样来检视艺术科学与美学发展的哲学过程,并不等于说诸多理论思想是以这一时序结构呈线性发展的。即并不是说最后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就一定比前一阶段更丰富或深刻。哲学演绎的历史、逻辑结构只是智慧过程的文化序列和学术品格的“生态”过程,正像我们不能说工业时代的文学就一定高于骑士文学或其他时代的古典文学一样,我们也不能说后者就一定高于前者,必须透过这一境界我们才能检视学术发展的文化过程。正像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仅毫不逊色于后世的文学艺术,而且成为高不可及的范本并成为希腊文化的宝库和其文学土壤。成熟的智慧使我们有可能由对艺术与美的结果的发现到对其过程、方式的追踪,同样也使我们由对其结论的检视到对其思维品格和学术思考方式的探索。因而,马克思并不一定就逊色于苏珊·朗格,相反,他的巨大思想财富反而作为其后的探索者的文化遗产为后者毅然前行开辟了历史的道路。就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来说,仍不脱思辨哲学范畴巢穴的周来祥,其学术探讨并不一定就低于或逊于历史哲学阶段的吕荧或文化科学阶段的诸多美学探讨者。我们提出这一问题,只是在另一种学术形式的理论检视中提醒大家,任何一个哲人或艺术家对于艺术本质与美的论断、任何一种学术方式都无法终结对美的探讨和美学研究的科学进程,都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生命需求和历史文化需要。因而我们说,不仅文化的发展是自成一体,有着其自然生长的历史序列和逻辑结构;学术进展的知识生态亦如斯,不过是作为其历史、逻辑结构的知识“生态”过程,更隐微而不易被人察觉罢了。
(3)从如上简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对文化科学的审美探讨还不够深入,尚未形成权威性的论断,也尚未产生经典性的大家。而这一点是时代发展所亟须解决的,希望有更多有美学实力的人介入进来,以推动其深入发展。

二、关于艺术理论与美学研究历史、逻辑结构的方法论问题及其文化科学理论方法论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美学、文学以至哲学界持续不断的论争热点。纵观中外艺术理论的美学、哲学方法论不仅是规定其学术品格、思维方式的理论内核,而且我们发现其自身亦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文化科学体系,隐藏着和生命进化、文化发展一样繁复而惊人的秘密。就是说,重要的不仅是结论或具体观点的纷争,重要的是结论形成的过程、方式及其系统结构的历史、逻辑图景形成的知识生态。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当代艺术科学与美学发展趋向同样是十分有益的。所谓“豪华落尽见真醇”,在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方法论喧嚣一时、骚动难宁的后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稳固的逻辑图景,来破译中外艺术理论与美学的系统过程及其理论奥秘。那就是从反映论到主体论而至本体论、功能论的学术进程。
 (一)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审美方法论的时序结构与逻辑趋向:反映论主体论蔡仪的典型说李泽厚的积淀说本体论功能论杜书赢的本体论文艺观美的文化科学的诸多探讨
功能论是艺术与美的功能结构、过程、形式、实质及其文化、历史意蕴的诸多探讨,目前系统的深入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散见于各种技术美学、环境美学与系统美学的探讨中;艺术科学的探讨还很少,且时常与“功利”相混淆,目前尚未进入自觉的理论阶段,笔者拟为展开全面的理论阐释,建立自己的学术范畴与体系。
 (二)中国古典艺术诗性智慧方法论意义的美学历史、逻辑结构
 较早的反映论文学雏形:《诗经》赋、比、兴原则,兴、观、群、怨的审美方式魏晋至唐表现艺术成熟的主体论痕迹(形、神、意、理)人的觉醒与对自然的历史发现中艺术意境的诞生中古、晚唐之后文学对“性灵”的强调与本体论意义
艺术观的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及李挚对于艺术人本成分的强调
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没有出现功能趋向的审美阶段,大概与中国诗性智慧及其人格追求只徘徊在庙廊与山林之间,视技术、工艺与商贸等为“末技”,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也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知性结构。人们掌握世界的方式仍是经验的、发散式的与直观的和感悟式的,其诗性智慧作为“东方早熟的儿童”在表现艺术的各阶段都较为充分和完善。美与艺术功能趋向是一种情感价值的文化、历史综合。它不是功利,但须由功利为历史的和文化的起点,在“对象化”的充分文化条件下向“全息”趋向运动中形成其自由生命活动的理想关系和有机结构,以满足人的诸多层次的历史需求与文化需求。艺术的功能价值,则在于其“理想程序状态”中“全息”趋向的“张力结构”,亦即以现实为起点,中经作家、艺术家审美追求,最终物化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文学文本与艺术作品;从生活感受到历史感受而至文化感受的审美综合,从实体范畴而至抽象阶段的功能范畴,完成其具有象征意蕴的审美概括。总之,“功能”趋向的艺术追求及其审美阶段须有相应的历史、文化条件,一是对对象世界诸多功利需求艺术起点及其历史结构的文化整合与充分发展;二是在此基础上文化艺术历史、逻辑过程中由实体范畴向功能结构的过渡和关涉整个时代、民族文化象征意蕴的形成。这一情感方式、思维品格的出现与完善,要有相应知性结构及其价值追求的历史准备。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学方法论与文化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由民族性格、时代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决定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美与艺术关涉整个的人的创造活动,是在规定情境中的历史创造,因而他又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而马克思终于在这后面发现更多的惊人的现实关系和复杂的历史、文化结构。黑格尔将具体发展为抽象,马克思又将抽象还原给具体,二者都是对人类审美进程的历史、哲学概括。具体说来,如卡夫卡的《城堡》,这一关涉整个时代生活、民族性格文学象征意蕴功能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长期以来西方文学多以城堡为背景,历史上西方文化即是以古希腊城邦文明为起点,在长期演化的审美历史中“城堡”才脱离其实体关系,获取相对独立的象征意蕴而最终完成其“全息”趋向的现代艺术追求的。如果没有最初的功利需求及其历史行为的文学起点,没有以庞大理性结构掌握世界的充分认识和文化综合,这一功能结构的审美意象是不会出现并在现代艺术中最终完成的。因而艺术与美的哲学方法和智慧品格不仅有着历史、逻辑结构的时序特点,而且也潜藏着各民族文化“类”形态的科学基础和文明成果。这是我们研究当代艺术和美学方法论问题不能不予足够注意的关键环节。
(三)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审美方式方法论意义的哲学、历史归结反映论主体论最初的为人生的写实文章抒情主体的浪漫的追求本体论功能论诗之为诗的审美规范与
“美文”体叙述文学的成熟象征诗派与文学意象
的独立品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本体论阶段的审美探索似嫌仓促,从最初直面人生的写实文学到意象组合功能趋向的审美冒险前后不过十年的历史,这之间经过情感的觉醒,“美文”的尝试与锤炼,诗的规范与各个层次上的文体追求,出现过“漂亮”、“缜密”、“绮丽”、“劲健”、“雍容”、“奇警”、幽默或冲淡诸多文体活动的规范形式。亦不乏文学大家与各方面的成手,但其功能趋向的文学追求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成熟起来。它经历了又一个层面的更大历史跨度的审美组合与文学探索,这可以以下表简示:浪漫而感伤的抒情主体悲剧婉讽的戏剧性格第一个十年个性觉醒中作家的“自述”及其浪漫倾向的文学追求隐喻而悲剧的反讽意象(如《围城》等)第二个十年史诗规模的长篇巨制及其“述它”的历史容量和审美间距
第三个十年文学发展抽象阶段的意象组合与各个层次文体的审美融合及其智慧形式的历史成熟从抒情主体到戏剧性格而至反讽意象,时代情感从诗的梦幻追求到悲剧性的凝重人生而至颇含苦涩之味的洒脱一笑,我们看到作家与其笔下世界的审美间距中文学智慧的历史成熟及其犹如人的生长一样的美学生态过程。郭沫若的《女神》到《屈原》及其他史剧,茅盾的《蚀》三部曲到《子夜》、巴金爱情三部曲及《家》到《寒夜》,虽然时序稍有出入,然而均可见出其从抒情主体到戏剧性格的文体追求。而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及其前后的其他讽刺文学,则在整体意象的功能趋向中通过喜剧式的隐喻终结了前者凝重的叙述,在反讽意象中使时代文学发展到其抽象形式的最后阶段而获得了真正的“现代”品格。
这是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中繁复交织审美方式方法论意义历史、逻辑结构的扼要归结,它也许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及其美学方法论的概括不无一定的启发意义。
(四)西方美学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归结
 现在我们站在世界艺术理论与美学发展的整体背景下来观察其影响深远的几位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哲学背景;我们将在数千年的喧嚣后面发现这一沉潜而稳固大致类似的历史、逻辑图景。反映论的确立主体论的崛起与完善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康德、黑格尔对美的神圣本质的强调及其庞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本体论的出现与发展功能论的科学探索体系卡西尔的人论与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及其符号论结构主义及其对语言功能的文化哲学分析
这一不可变易的逻辑结构不仅构成人类审美认识过程的整体图景,而且几乎在每个时代又都有着从艺术追求到哲学形式的循环轨迹。于是我们可以预言,在功能趋向的文化综合中,同时又有着“返璞归真”,重新寻找艺术起点、甚至不避讳功利需求的写实倾向和潜在线索。这也许就是每一时代的巨大文化艺术变革几乎都是以复古形式出现和完成的原因。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在其盘绕的逻辑轨道上频频回首而前行,这是不足为怪的。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隐喻式的讽刺文学的另一面会产生解放区新的写实主义的追求和当代新时期文学何以在荒诞意识隐喻结构的后面又出现新的尚实重道的文学追求。一般说来,美的功能结构亦是在抽象形式的极端与功利需求起点的矛盾运动中走向新的综合的。这大概就是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纷呈迭起,最神秘的与最新鲜的、最平实的与最玄妙的、诗幻式的与思辨式的、生活化的与哲学化的繁复交织,泛化与深化杂然一体,矛盾而又谐和,冲突而又妥协的根本原因。艺术理论与美学方法论透视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这一学科发展趋向的追踪,而且也是对其科学内涵文化意蕴的历史梳理,使我们不致在纷扰的诸多头绪中惶然退却。
三、渗透与融合:艺术理论与美学的文化科学功能趋向
当代艺术理论与美学一方面向玄妙艰深的思辨范畴挺进,一方面又褪尽文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蔓延。创意设计与文化创意的技术美学与艺术科学、劳动美学与艺术科学、环境美学与艺术科学、科学美学与艺术科学、演讲美学与艺术科学、服装美学与艺术科学、旅游美学与艺术科学、广告美学与艺术科学、人体美学与艺术科学甚而家具美学、食品美学、发型美学、美容美学等等,颇使美学家深感惶惑与不适,不由感叹着美学在“走向生活与实践”的“深化”同时,也在呈现出“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的“泛化”趋向,并深为长此以往,艺术与美学能否保持其独立品格而担忧。可以说,这几乎是当代艺术家、美学家面对美学在走向生活、寻找新的时代起点时的一个共同性忧虑和聚讼的焦点所在。这里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美与艺术在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深化”发展中是否还应保持其哲学品格?或者说美学在失缺哲学品格后能否仍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抑或是哲学品格的丧失就是美与艺术的最后崩溃?二是向生活广度延伸的“泛化”是否就是“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它在面对商品经济的功利需求及其现“炫惑”之后是否就取消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或是被玷污、毁掉了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品格?我想这两个问题同样关涉到美与艺术的实质和美学研究对象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根本认识。我个人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如前所述,美与艺术的功能实质是以功利需求为现实起点,由实体范畴向抽象阶段流动、发展的自由本质和理想关系的“全息”趋向。因而,思辨哲学和前人的经典著述只能为我们提供美学与艺术研究的智慧形式和思想资料,是无以替代美学与艺术科学研究对象和现实起点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应该以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历史活动的文化形式为研究对象,从而走出学者的书房和从经卷到经卷的封闭循环。须知美与艺术并不在书扉上,而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尽管美与艺术的实现、创造和鉴赏须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文明诱因,功能过程是一个充分文化条件的有机结构,然而它毕竟不是憩息在书扉上的夜莺,而是在以现实为起点的流动范畴中向社会历史深处延伸……美学与艺术科学的泛化和美与艺术在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理性自觉,标志着人类正在以更为自觉的方式掌握着和美与艺术相关的一切创造活动,而绝不是什么“表面化、技巧化和庸俗化”的堕落和妥协。如果美与艺术的仙子面对喧嚣的尘世和纷扰的商品经济活动总是“犹抱琵琶”或不堪一击,那么时代美感和我们的美学与艺术科学毕竟过于脆弱和缺乏面对现代社会应有的历史信念。在一个古典时代行将结束,美与艺术带着她诱人的粲然微笑步入尘世而寻找其现代品格的历史起点的时候,尽管她时或难有不够完善的仓促或闪失,但我想美学家、艺术家是不应有过多的苛责和忧虑的。当然,美学与艺术科学从学者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并非其发展的理论终点,更不是它“深化”的历史标志,而只是功能趋向的现实起点。在时代美学与艺术科学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的时候,面对工业社会的喧嚣和商品经济大潮的波涌,我们只能在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实践的充分探索中,寻找其从功利需求到功能结构的历史踪迹和从实体范畴向超越实体范畴价值结构运行的独立品格。正如文学象征阶段的功能结构之于现实关系及其生活原型的历史准备一样,每个时代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及其功能实质或每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美感价值的最后实现都是有着长期相应的文化、历史准备的。如广告艺术与美学、服装艺术与美学和旅游艺术与美学、建筑艺术与美学,它的最初的现实起点莫不是一种功利需求的实体行为,服装是应四季之需而避寒遮身、保暖防暑之用的衣物;广告是为商品的推销借助的传播手段;旅游最初亦是走亲访友、其他差旅及简单的“走马观花”,探访名胜;建筑则是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居住环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积累,其审美艺术需求一旦脱离功利关系的现实起点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品格或超越其功利价值形成更深和更重要的功能价值时,作为综合认识“软件”工程的美学与艺术科学品格便从专业知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各类美学与艺术科学研究的科学范畴和结构。同时也不再是某一专业知识的附庸,它的研究范围和科学形式也许比前者更宽泛和具有自身更复杂而丰富的系统内涵,往往也起着比前者更重要的综合作用。如时装,人们对其审美艺术需求已远远超过它固有的功利价值。电视广告也是这样,许多小孩、老人喜欢看广告,并不太在乎其本身的信息价值,而它的艺术美感与视觉艺术作用超过了传播媒介的实用性,并且唯其如此,广告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旅游也是这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情人旅,有故国游,也有探险或文化交流,接触的异域异国风情考察,旅游艺术与美学已不是对旅游市场、旅游经济等专业方面的具体研究,而是超越其上,以综合形式研究其艺术价值的审美品格和功能作用。它注重更多的是间接而潜在的价值。建筑艺术与美学也是这样,它研究的不是土木材料及施工技术工程预算等实际环节的问题,而是超乎其上的审美艺术功用,包括造型的文化艺术品格,整体环境特点和各类建筑内部环境的理想结构。青岛曾有螃蟹型、乌龟型仿生建筑,深圳亦有集聚全国各地建筑园艺特点的区域环境景点,这些建筑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都超过了其自身的功利需求和实体关系,需要以软科学的形式加以系统的研究。如果把功利需求的实体范畴比作各专业范围内一个事物的固有价值的话,那么功能趋向的理想关系和全息价值则是它的附加价值。现代经济、文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即是,附加价值高于固有价值,全息趋向的功能结构要比实体范畴的功利需求更复杂而微妙,丰富而深远。服装艺术与美学要比服装裁剪更具艺术性,它所带来的“软件工程”的认知结构往往要比单一的服装裁剪或销售专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更多,文化意蕴也更为深远。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一定要回到哲学品格上才能保持其科学前提,走向生活和实践的艺术科学的综合智慧形式可能是潜在的,并不一定要像思辨哲学那样形成其玄思臆想的范畴和体系。任何美学与艺术科学的科学体系只能是其思考、研究对象从现实起点到功能结构的概括和描述,并不一定都有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这是我们与目前一些学者对美学与艺术哲学品格的呼吁所不能苟同的。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