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乡县发改局
出版时间:2016年8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通过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需求规律、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经济规律重新研究,形成了把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融为一体的共赢经济学。准确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设计出了能够实现效率和公平统
作者姓名: 任凌云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8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需求规律、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基本经济规律重新研究,形成了把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融为一体的共赢经济学。准确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设计出了能够实现效率和公平统一的各尽所能按效分配的真正平等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针对医疗卫生、住房城建、教育科技、交通能源、节能环保、养老金融、贸易投资、三农户籍、行政体制等中国几乎所有的热点难点行业领域提供了各方共赢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任凌云 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学士,国防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经济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招标师,二级建造师,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草根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见义勇为的英雄,共赢经济学理论的创立者,现在湖南省安乡县发改局工作。
富国策(上)中国改革策
绪论
第一节 财富、国家、国民与政府
第二节 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共赢经济学的提出
第一节 追寻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二节 远离危机的共赢经济学
第二章 共赢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统一效用论和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
第三节 对需求规律再研究
第四节 重新认识价值规律
第五节 现代货币流通规律
第三章 构建平等自由市场环境理论
第一节 反垄断理论创新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创新
第三节 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反思
第四节 共赢经济学货币政策理论
第五节 共赢经济学的政府治理理论
第六节 共赢经济学财政理论
第四章 共赢经济学的重要特征
第一节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
富国策(下)中国改革策
第五章 构建公平高效的宏观政策系统
第一节 构建公平高效的货币政策体系
第二节 公平高效的财政体制研究
第六章 打造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
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投资体制研究
第二节 自由平等的贸易体制研究
第三节 责权利一致的公众企业治理制度
第四节 让市场实现城乡和谐均衡发展
第七章 打破行业垄断实现公平竞争
第一节 自由公平诚信的金融体制研究
第二节 和谐共赢的大宗农产品政策
第三节 打造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四节 系统性能源体制改革方案
第八章 构建普惠制民生社保体系
第一节 构建和谐共赢的养老体制
第二节 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体制
第三节 构建和谐共赢的医药卫生体制
第四节 构建和谐共赢的住房与城乡建设体制
第五节 构建和谐共赢的殡葬体制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创新
第一节 共赢城市垃圾处理新模式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创新
第三节 水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第四节 用市场经济思维重构科研体制
第十章 高效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节 构建高效廉洁的理想政府
第二节 理想政府的职员薪酬体系
后记无心之作水到渠成
致谢
绪论
第一节 财富、国家、国民与政府
我研究撰写《富国策》的目的就是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我们需要研究一套鼓励国民创造财富、增进幸福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机制。现在社会舆论包括很多专家学者普遍把国富与民富对立起来,把现在中国贫富现状定为国富民穷。我的这篇文章将重新规范财富、国家、国民、政府的定义,通过对财富内涵和外延界定的研究,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什么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机制以及国富民富的统一性。
一、财富的内涵与外延
1.关于财富定义的研究
《辞海》给财富的定义就是具有价值的东西,这个定义让人不好理解,因为本来价值这个词语就有很多种解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W·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给出了“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的定义。我认为《现代经济词典》的定义仍不能准确界定财富的范围。一方面,这个定义把很多属于财富的东西排除在了财富之外,比如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这些东西也许不可以换来货币或者其他商品,但是对人们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这个定义又把很多不属于财富东西划归为了财富,比如毒品,可以换来货币和金钱,但是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因此,我认为能够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人们的精神更加愉悦的东西才是财富。所以我给财富的定义是:能直接或间接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或者精神更加愉悦且数量有限的东西。
2.财富的内容
根据“能直接或间接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或者精神更加愉悦且数量有限的东西”的财富定义,在现在社会中它到底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一是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
二是产品和劳务。产品是指由人们生产出来,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劳务是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活劳动形式提供某种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需要。
三是优质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自然环境不是财富,但是优质自然环境就是财富。因为优质自然环境可以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人们的精神更加愉悦。并且人们为获得优质自然环境需要付出代价,比如一个地方被污染了,再恢复原来优质自然环境需要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投入。
四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的新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各种社会关系、法律、道德、制度等。充斥黑社会、土匪、强盗的社会环境绝不是财富,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才是财富。
3.财富与货币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马克思对货币的定义适合于金属货币,但是对于纸币和电子货币等现代货币来说是不适合的。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那么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接受现代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的观点。我认为:货币只是财富的计量单位,货币的数量对于一个国家社会财富总量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一个国家内部每个实体(个人或者单位)占有货币的多少能够反映每个实体对财富的占有情况。每种资源、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能够改变社会收入分配和国民对财富占有情况。货币的数量对一个国家社会总财富没有影响,但是可以影响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分配占有状态,这就是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二、国家、国民和政府的关系
1.关于国家、国民和政府的定义
过去有很多学者对国家进行过定义。西塞罗那在《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富国策》将采用如下定义:国家是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主权的所有人和物的总和。国民就是指取得了这个国家国籍的所有人。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富国策中政府一般都指广义的政府。
2.国家、国民和政府的关系
关于国家、国民和政府的关系,我是这样认为:国民是国家中人的总和,国家的最大利益就是国民的利益,国家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国民的幸福,国民之间的法律地位人人平等,政府是从国民和国家的物中选拔出来维护国民利益的人和物的总和。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维护所有国民的利益,如果政府只能维护部分国民的利益,那么这个政府最终必然会被推翻。
三、国家财富与国民财富
1.国家财富的核算方法
目前我们对国家财富的核算方法一般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但是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来计算GDP在实际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计算GDP时采取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通常采用是支出法和收入法。按照国际上最通行的核算GDP的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如果按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来计算GDP的话,那么GDP还能够准确的衡量产品和劳务增加,只是未涵盖自然资源、优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现实中GDP核算都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等间接方法,用这些间接的方法计算GDP,就是产品和劳务实际增加也不能衡量,甚至背道而驰。比如:人们长期诟病的一种现象,两辆车相向而来,没有相撞,那么不产生GDP,如果相撞了,那么GDP就上来了,保险、医疗、汽修汽配等行业GDP都增加了,但是实际上反而破坏了社会财富。
因此,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GDP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财富的指标,一个国家不能只用GDP衡量国家实力和财富,应该再选用一种新的指标来衡量国家财富和实力。这个新指标就是社会财富的增加值。
2.国家财富源泉与增加途径
(1)国家财富的源泉。2005年底,世界银行发布的《国别财富报告》把国家财富的源泉归纳为三项:一是生产资本,指一般人较熟悉的资本项目,包括机械、设备、基础设施、城市用地等等。二是自然资本,包含原油、天然气、矿藏之类的无法再生之资源,以及耕地、牧区、自然保护区等。三是无形资本,指整体财富扣除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之后所剩下的部分,组成要素有人口的知识技能、特殊专长、社会互信程度以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制度。
(2)国家财富增加途径。亚当·斯密提供了两个增加财富方法:一是要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这主要靠发展分工;二是要增加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这主要靠增加资本。根据亚当·斯密的分工增加财富的理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使财富获得增加。除了亚当·斯密提供的增加财富的方法外,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还可以通过经济体制机制的改进来增加财富。至此,就可以得出增加财富途径就是科学技术研究、教育、培训、经济理论创新、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3.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国家财富的增加就能够让每个国民平均财富增加,但是国家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让所有人的财富增加。如果分配制度不当,反而会让大多数民众感到国富民不富。优越自然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属于公共资源,每个国民都能平等的享受。自然资源本来也是公共资源,本来也应该让所有国民平等享受。只有产品和劳务是由个人或者企业创造,要实行按效分配的原则,谁创造财富多,谁分配的财富就应该多。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在管制外部性方面的制度缺陷,导致有些企业或者个人创造财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不需要付出对价。由于政策法律和政府部门薪酬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一些政府官员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破坏社会的公正。由于资源税设计缺陷,导致谁占有资源谁受益的局面,多消费自然资源的人也不需要给少消耗资源的人支付对价。正是这些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我国的国富成为少数人富,其中有贪官奸商,当然也有很多真正高效率创造了更多更好产品和劳务的人富了。
第二节 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而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把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为经济增长(GDP)、扩大就业、控制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现代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定位是一种用手段替代目标的舍本逐末的做法。而且这些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真实发展状况,这四个指标的好坏与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水平并不是必然正相关,甚至很多时候正好相反。因此,需要找出能够真正准确衡量满足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水平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
一、经济增长指标(GDP)的缺陷
1.GDP指标完全忽视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因为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出来的,而非市场交易活动则无法计入经济总量。所以家庭成员之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家庭自产自足产品都无法计入GDP。比如家庭成员对小孩和老人照顾,家庭成员所做的洗衣做饭等家务工作都没有记入GDP,但是这些工作对于提高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至关重要。
2.GDP指标有时会把对社会财富浪费和破坏记为增加GDP
由于我国GDP指标统计一般采取收入法,这种核算方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这种GDP统计方法把大量没有增加社会财富甚至浪费社会财富行为记入GDP。比如很多城市大拆大建行为、拉链路行为,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维修维护中的浪费行为等。一个典型的例子:安乡县黄安公路2010年刚刚修建了水泥路,按质量标准要求使用年限20年以上,但是实际上才4年不到大部分路面都已经损坏,现在只好再投资4000多万元重新修建。如果2010年修建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014年就不需要重修,就没有GDP,结果由于是豆腐渣工程,现在又要重新修建,给建筑公司职工增加报酬、给地方政府增加了税收,给企业增加了利润,增加了很多GDP,但是实际上不给社会增加任何福利,反而损害了社会福利,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比如一个高污染污染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增加了GDP,治理环境又增加了GDP,但是实际上环境污染带给国民的是负福利。
3.GDP指标不能真实体现不同国家之间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因为GDP指标完全忽视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一个国家家政服务市场化水平高,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高,但国民经济实际产出并没有增加。二是由于国家之间GDP的比较只能将本国货币计算GDP按照汇率折算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计算的GDP,这种折算导致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实际产出计量失真。因为外汇汇率只能反映出进口商品比价关系,而进出口商品只占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总产出很小的比例,这种国家之间GDP比较难免以偏概全。
正是GDP指标的这个缺陷,导致一些国家政府为了提高本国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惜牺牲国民利益,人为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比如我国由于执行了出口退税、低标准资源税、低标准污染物排放等经济政策导致,我国人民币汇率高估。我认识一个经济书刊出版人,他就特别害怕人民币汇率下降,因为人民币汇率下降会导致我国GDP国际排名下降。实际上出口退税、低标准资源税、低标准污染物排放等经济政策的本质就是牺牲国家税收、贱卖国家资源、牺牲国民生命健康补贴外国消费者的行为。比如:2013年世界GDP前三位美国、中国、日本分别是15.83万亿美元、8.3万亿美元、5.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人民币汇率下降30%,那么美国、中国、日本分别是15.83万亿美元、5.81万亿美元、5.3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就从相当于美国52.4%,下降到36.7%。实际上这些数字上变化根本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产出的真实水平,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比较美国和中国真实水平,根本没有那么大差距,甚至中国真实商品和服务产出已经超过了美国。因为中国第三产业价格水平基本上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而第三产业占了美国GDP的50%以上,中国也占了45%。把这些价格因素考虑进去之后,中国GDP不但不会少于美国,还可能会超过美国。
4.GDP指标与国家财富增长没有必然正相关性
经济增长GDP与老百姓幸福没有直接关系,人民物质生活是否丰富不在于GDP的多少,而在于财富的积累。把GDP等同于人民物质生活丰富,等同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导致一些伪经济学家发出这样奇谈怪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可以提高中国的GDP,日本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可以让日本走出经济衰退。这些观点在中国官员还很有市场。他们浪费国家财政资金,还美其名曰:拉动内需。
综上所述,GDP既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量,又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产出水平在世界上真实位置,也不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幸福程度,所以GDP不能作为一个国民经济体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扩大就业指标的缺陷
就业率指就业人口与16岁以上总人口的百分比。就业人口包括指定时期内届满一定下限年龄,有工作并取得报酬或收益的人,有职位而暂时没有工作(如生病、工伤、劳资纠纷、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业或农场的无酬工作者。就业率指标存在以下明显缺陷。
1.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真实就业水平
就业率统计把照顾别人家的孩子、老人等家务工作算作就业,而没有把在自己家庭里从事照顾小孩、老人等家务工作计算为就业,这种就业率完全忽视了家庭成员对自己家庭的老人、小孩照顾等家务工作的贡献。而实际上在自己家庭中所做的各种家务工作比在别人家做同等工作对社会贡献更大,因为照顾自己家庭的老人、小孩,不但可以起到照顾老人、小孩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2.就业率的高低与人民幸福程度没有正相关性
扩大就业与人民幸福不但没有必然正相关关系,有时甚至还得其反,人们工作时间越少,收入越高才会越幸福。不然中国共产党怎么会在革命时期领导工人罢工,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标准呢?人们都忙于工作、苦于加班而无奈放弃假日和休闲,从而造成人们闲暇时间和感受人生、享受生活时间的减少,这样生活哪里有幸福可言。因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提高民众收入才是正道。增加就业不过是一个增加民众收入的手段,而把增加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就是一种典型把手段当成目标的舍本逐末行为。
3.扩大就业政策只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和腐败
扩大就业政策无非就是针对部分人群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培训、中介等服务。对一部分企业和人群实行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就必然造成对其他企业和人群的歧视和不公平。既然这些优惠政策只有少数企业和个人能够享受,官员就必然会利用发放优惠政策权力进行寻租,从而产生腐败。由政府提供这些本应该由市场提供职业培训、中介等服务,其服务往往针对性差,脱离市场需要,而所花成本远远高于市场成本。
三、物价稳定指标的缺陷
物价本质就是货币流通量与商品流通总量的一个比值,在货币流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高低就反映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对于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来说,其价格变化是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信号。因此,物价稳定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存在严重缺陷。
1.物价控制目标实现好坏与人民幸福没有必然联系
控制物价与人民幸福也没有固定关系,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物价控制得很好,但人民物质生活资料异常短缺。物价控制目标还让政府左右为难,当价格下降时,就担心农民、企业等生产者赚不到钱,当价格上涨,又担心居民生活成本高。其实商品变化不过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应,政府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商品市场价格变化。人为控制物价只会扭曲市场供需关系,人为控制粮食、蔬菜、肉食等部分商品价格的本质就是让劳动人民承担货币发行过量的成本,特别是让农民承担成本,鼓励让有钱人浪费。在计划经济时代控制物价的后果就是减少商品供给导致用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资源异常缺乏,黑市交易问题严重。
2.政府调节物价往往造成不公平竞争和腐败
比如在2008年猪肉价格暴涨时,发改委是出台了繁养母猪补贴政策和鼓励建立规模养猪场政策,可是补贴还没有发到农民手中,肉价就开始暴跌了,又需要补贴杀母猪了。其实只要猪肉价格高,养猪能够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利润,即使政府不补贴养猪,扩大养猪的人就会很多。猪肉价格暴跌,发改委又出台了猪肉收储政策,结果又只会延长肉价在低位运行,农民更加赚不到钱。因为猪肉收储政策使得一部分有权势的养猪户卖出猪肉的价格高于市场价,他们可以加大养猪规模,而普通农民只能按市场价格销售。而猪肉收储政策又使猪肉储备在高位,压制了市场价格的上升。实际上,猪肉价格下降,养猪没有钱赚,养猪人就减少养猪数量,减少供给。政府调节物价的政策不但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还制造腐败。奖励规模养殖场政策,有关系的人才能享受补贴。猪肉收储政策除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外,还增加了猪肉生产的社会成本,压制了猪肉市场价格上涨,让少数有权势的养猪户受益,并且相关执行部门和人员可以收受好处。
四、国际收支平衡指标的缺陷
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其实对于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国际收支平衡根本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出口多了,其货币汇率就会上涨,进口多了,其货币汇率就会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根本就不需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
五、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
正确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应该是以不断增加物质和精神财富总量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用来衡量物质和精神财富总量指标就是在污染排放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基础货币增长发行量等固定下来后,用税收指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公平指数等三个指标衡量。
1.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规定每一种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每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比如湿地、森林、草原等保护标准,将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固定下来。只有规定了每一种污染排放物的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空气、水、土壤的质量,才能保证国民最基本生活质量。只有规定每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并严格执行,才会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才会有美好的家园。只有把基础货币增长发行量等固定下来,才能用货币准确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
2.国民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1)税收指标。要让税收指标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指标,就要制定公平合理税收制度,一是税种设计要简单,只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就够了,二是保持每个税种的税率长期不变,除了资源税之外,其他税种的税率都可以长期不变。这样的话,税收多少就可以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而不像GDP在统计中可以作假,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比如2013年中国各个省市区的GPD加总后比国家公布的GDP要多出6万亿元。税收一方面用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另一方面用于维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机构运行,其中增值税就用于政府机构,包括立法、政府部门、军队、司法等机构,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高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用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多少,另一个是社会保障的公平程度。社会保障资金的多少由税收水平决定,社会保障公平程度由社会保障制度决定。要设计出公平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就是避免因人而异的保障政策,特别是要避免分穷人和富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完整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面向所有人的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普惠制社会保障体系。像现在针对穷人设计保障性住房、低保制度都应该废除,因为一个人贫富是很难鉴定,不能让保障性住房、低保制度都演变成了有些人的福利。
(3)社会公平指数。社会的公平一是要求制度设计公平,二是要求制度执行的公平。制度设计公平就是要求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政策没有歧视。目前中国存在大量歧视性、不公法律、制度、政策需要改进,比如城乡居民待遇方面就存在大量不公平法律制度。制度执行公平就是要执行单位和个人不贪赃枉法。无论制度设计公平,还是制度执行的公平都离不开政府机构高效运行。用于维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机构运行的增值税的税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机构效率越高,雇佣的人数越少,那么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就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那么政府征收增值税也越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待遇也就越好。一个公正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只能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而不能依靠剥削别人积累财富,这样就能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