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东莞市横沥中学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本书由前言和九章组成,是配合立项课题《以礼文化构建特色学校实践》的系统化论述。内容包括提出礼文化的背景,学校塑造礼文化的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情况,关于礼及礼文化的概念解构,礼文化的环境营造实践、课程应
作者姓名: 袁怀敏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本书由前言和九章组成,是配合立项课题《以礼文化构建特色学校实践》的系统化论述。内容包括提出礼文化的背景,学校塑造礼文化的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情况,关于礼及礼文化的概念解构,礼文化的环境营造实践、课程应用、德育实践、制度建设及行为活动实践,实践礼文化取得的成果及课题结题报告。它体现在建设现代学校、促进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的严肃思考和不懈实践,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的深入探讨,是“草根式”的教育实践,是“接地气”的教育表述,是“满满的正能量”。书中的案例、活动、制度、规划等,都是学校真实的已完成的第一手材料,值得所有基础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袁怀敏 男,汉族,45岁,籍贯四川仪陇,大学本科毕业,理学士,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89.9-1993.7于西南大学物理系读本科;1993.9-2012.11任教于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先后担任教师、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分管业务和宣传;2012年11月调任东莞市横沥中学校长。1998年获“南粤教坛新秀”,2003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汕尾市首批学科带头人”, 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在全国各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是广东省高中物理教材编写者之一,出版教育学专著《综合化学习》,参编教参、学习册、实验册、高考辅导资料等并出版16本,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7项,是一位具备专业性、开拓性、创新性的现代学校经营者。
第一章学校礼文化缘起
第一节学校新任校长的困惑
第二节学校主题文化的最初思考
第三节礼文化还是牛文化
第二章学校礼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第三章《以礼文化构建特色学校》课题申报
第一节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第二节课题开题仪式
第三节课题实施方案
第四章学校礼文化解构
第一节中华传统礼及礼文化
第二节现代学校礼文化的选择
第三节横中礼文化的独特定位
第四节横中特色学校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学校理念环境文化建设实践
第一节学校基于礼文化的文化理念系统
第二节横沥中学礼文化之环境营造
第六章学校礼文化教育实践
第一节学科教学中开展礼文化教育的实践
第二节隐性德育课程渗透礼文化教育
第七章行为礼文化实践
第一节从文明卫生月到儒雅书吧,逐步践行礼文化
第二节扣好横中学子“礼文化”的第一颗纽扣
第三节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渗透礼文化
第四节多样化礼文化活动,强化生成
第五节用优秀的作品弘扬礼文化
第六节典礼仪式彰显礼文化特色
第七节评比表彰活动,人人争做学礼、守礼之人
第八章学校礼文化特色学校实践成果
第一节实践成果
第二节学校整体发展成果
第九章《以礼文化构建特色学校实践》结题报告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学校礼文化缘起
第一节学校新任校长的困惑
一、进入学校的最先感知
2012年11月15日,星期五,早上830,我最后巡视了一遍龙山中学的校园,带着一丝对这所有着270年建校历史的国家示范性高中的不舍,踏上了任职东莞市横沥中学校长的道路。进入横沥中学后,当天下午安排了两场活动:在中层干部会上讲话和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由于我的注意点集中在讲话内容上,所以校内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关注到,虽然有些紧张,还是希望给即将共事的新同事留下好印象。
第二天早上630,长期养成的习惯让我早早就起床了。漫步校园,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宽阔崭新的体育场,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足球场。走到体育场,鲜艳的塑胶跑道带着一点余味。但大煞风景的是,体育场上到处都是塑料袋、纸屑、食品包装袋、饮料盒等垃圾,在偌大的体育场上显得十分刺眼。这明显是昨天学生晚餐后三三两两聚会的“杰作”。然后,我沿着学校围墙内部的长达1100米、可供两车错让的校道柏油路面漫步,踩在既松软还带着一点黏性的路面上,眼见路边的草丛、低灌木丛葱绿茂盛,各种树木如黄槿、紫薇、榕树、串钱柳、樟树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向天空尽量伸展,给人感觉蓬勃且具有生命力。但美中不足的是,道路上、草丛中、树根边、缝隙里,时不时出现一些纸屑、塑料袋、饮料盒,显得特别刺眼,和眼前的校园美景反差极大。这才是仅仅投入使用八个月的新校区,在清洁卫生方面却存在这样大的问题,落一叶而知秋,见校园的垃圾可知这所学校的品位和档次。
早上8:30,因为我已提前知道周六两个年级举行家长会,就走到教学楼四楼。离初二办公室还有二、三十米,我发现有三个人围在一起,在大声吵着什么。我走近察看,原来是一位家长在和老师吵架,家长很凶,而年级组长在劝说。看到我过去,年级组长马上解释是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小孩行为上看法不一样。我叮嘱级长,家长和老师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好好劝劝就是了。当走到初三教室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女老师没在教室里,而是站在走廊的柱子旁,明显很不开心,眼角隐隐还有泪珠。刚好旁边有一位老师,他说那位女教师被家长骂了。因为我还不大了解情况,不好置喙,但这两幕给我留下了强烈的震撼——现在已经是2012年年底了,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正在逐渐恢复,而在横沥中学家长会上,家长对班主任的谩骂和对科任老师的斥责,这后面隐藏了很多值得咀嚼的东西。看来要带好这所学校绝不是容易的事情!
12月18日,星期一,早上650,我已站在横沥中学的校门口,学生或坐校车,或坐父母的汽车或摩托车,或骑单车,或走路,陆陆续续地走进学校校门。在我脑海中,首先形成的印象是:学生个头好小。对于已和高中生打了近20年交道的我而言,怎样和初中学生相处、怎样搞好初中学校的管理和经营确实是个全新的挑战。我站在校门的显眼处,热切地看着孩子们,也希望孩子们也能看到我,看到我脸上亲切的笑容,当然最希望孩子们都自然地喊出“老师好”三个字。但直到720,我都没有等到“老师好”三个字。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孩子看着我,可能想说出那三个字却最终没有说出口。我希望看到孩子们大步流星、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整洁干净的校服着装和自信沉着阳光的神态,但实际上我看到的却是歪歪斜斜的步伐、敞开第二颗甚至第三颗校服纽扣的着装、不与人正面接触的游移的目光、慵倦还有些睡意的神态,个别学生还打着哈欠,看到老师目光就转向别处了,仿佛眼前没有“老师”这个人,离开公车或父母的车鲜有人回头打个招呼或说声感谢的。眼前的这些景象,与我熟悉的名校学生的面貌和状态完全是两码事。
在调入横中之前,我或多或少通过镇领导、横中网站初步了解了横沥中学的一些情况,我的主要使命是要提升横沥中学的教学质量。实际上,作为重点中学分管高考备考业务多年的副校长,我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驾轻就熟,有很多办法和主意。但是进入横沥中学后,我终于理解了“一流的学校什么都是出色的,二流的学校可能存在明显的薄弱因素,但是三流的学校一定是什么都存在问题”这句话。横沥中学虽然已有五十多年的建校和办学历史,但是学校远未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也缺乏“核心”和“一贯”的育人理念,缺乏对学校发展的路径思考,更没有清晰的德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思路。那么,这所学校应该朝什么方向办学?工作应该如何入手?如何尽快解决被政府和社会广为诟病的校风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要以怎样的学校主题文化来引领、统筹学校工作?
二、写在第二周的横中思考录
带着疑问,带着思考,我在11月20日~22日,连续写了三篇横中思考录。
(一)绅士风度,淑女气质,重塑横中教育风骨
漫步校园,习习凉风吹过,带来阵阵的读书声。
徜徉于教学区,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体会到老师上课的用心,但总感到少了点儿什么?
少了点儿什么呢?一次次,我想抓住它,但似乎每一次都擦身而过!
学校规模是宏大的,硬件设施是豪华版的,教室数量功能室数量远超实际需求,环校道全部是柏油路,体育馆堪称国家级,名贵花草树木在校园中并不鲜见……
缺什么呢?缺什么呢……
缺的是绅士淑女,缺的是内在的文化气质,缺的是高贵高尚高雅的特质,缺的是高扬的头颅和挺直的脊背,缺的是理论的自信和教育的尊严。
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一尊神、一尊佛,自有其庄严和威严;名校只可仰视不可平视更不能俯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名校全校上下就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凝聚物,真正的一盘棋、一条心,文化的内核不断散发圣洁的光辉。
我们横中和名校的差距在哪里呢?又要从哪里入手呢?
(二)如何纪念孔子
我校的雕塑——孔子像,是我校的一道独特风景,是我校教育的象征,也是我校师生心目中的圣人。孔子像屹立校园,接受我校师生的膜拜,我校师生也或多或少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特别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自然而然地浸润进每一位师生的血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刚,毅,木,讷,近仁”“非礼勿视、非礼勿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精辟的教育思想,总在时刻激发着我们,给我们以教育的力量。
同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精神,成为东方文明的源头,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每一滴血液里,即使在当今人类文明的信息时代,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西方物质的丰富并未带来人们心灵的宁静,反而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人们发现,物质并不能取代精神,人们纷纷从东方古典思想、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寻找安慰,这也促发了近年来的国学大昌盛。特别是改革开放近几十年来,人们创造物质的积极性空前激发,生活条件明显好了,但也出现了价值观紊乱、精神空虚、拜金主义盛行的现象,因此,人们重新把儒家拾起来,寻找精神慰藉。
当然,儒学思想并非万能的,它曾经大大地阻碍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尤其是孔子的“礼”,特别讲究等级尊卑。在讲究以人为本、个人奋斗、天赋人权的当代,在民主化、法制化深入人心的今天,儒家思想中的糟粕客观上阻挡了我们的现代化进程,这些糟粕是需要扬弃的,也是需要师生明白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不能依靠宗族、宗法来解决,必须借助法制和法治解决。法制精神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基本精神,而不是依靠关系、特权来治理社会。只有植根于民主法制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实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只有抬头看天,低头走路,办好学校,以横沥中学的新高度来祭祀先师圣贤。
(三)学校必须找到个性化发展之路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不存在千篇一律的现成模式和规则,校长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管理实践,选择一条适合的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想不外乎从“大、小、特”三方面入手。
大:学校的发展战略问题,一个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
学校的核心是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我国学校一度唯升学论,只要学生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学校教师整天围绕优秀生转,成绩差的、纪律差的学生统统不在关注范围内。而现代理念下的教育是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指导下,提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的理念是将学校传统和现实相结合,培养既有传统注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完人,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有现代文明、科学意识和精神,民主思想和法制思想的人。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相结合。同时,教师在育人中自身也在发展,努力实现个性化指导、诊断的专业化,学校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中实现品牌增值。
小:学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小的方面,结构中的每一个小的关系。
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工作包括方方面面,我希望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尽善尽美。因此,学校在小处也需要关心关注和关怀,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和谐。
特:学校的特质,就是在与其他学校对比中明显有优势的地方,也是让人参观后所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当然,“特”首先要在优质的基础上。一个学校可以根据历史底蕴、师生专长、地域特色等方面有意识地选择几个项目进行特色项目打造,或发展成为学校的整体特色。特色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既有自然而然的东西,更需要主动持续的有意识的建构过程。
第二节学校主题文化的最初思考
一、学校文化的认识及不同选择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是社会社区中的一个特区,它从属于社会大文化,受社会大文化的制约,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独立性,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大文化的发展。对于学校文化,从不同角度予以描述,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文化氛围说:是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在教学管理及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
意识形态说:是由学生群体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是校园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物质、精神总和说: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所营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要素复合说: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全体人员创造的具有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以不同形态存在,由独立单位所组成的复合整体。
文化指令说: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
启蒙说:是一种旨在对校园文化群体进行精神性现代启蒙的文化形态。
精英说: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活动说;是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貌,是一种寓教育于活动的文化形态。
学校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和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形态上既有外显形态,又有内隐形态,它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文化层次,培养审美情操。学校文化在表现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校园环境;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园精神、校风和办学风格。
我国的学校文化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校文化的萌芽时期(1978—1984年),体现为青春校园读书热、渴求知识注重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确认自我兴建学生社团、兴起勤工俭学。如清华大学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北大提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
学校文化的初建时期(1984—1989年),也是大规模改革时期,触及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灵魂。1986年4月,上海交大举行第十二届学代会,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竞选旗帜,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复旦大学等校相继推出以建设校园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艺术节活动;5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进一步探讨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重建时期(1989—1993年),1989年学潮风波,校园文化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将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提出“校园文化从中小学抓起,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培养一代新人中的作用”。1990年4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团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就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作用、规律、现状、发展趋势及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学生文化活动又得以发展。
学校文化的全国重建时期(1993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全国掀起了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热潮,校园文化建设以素质教育为内容,开始探索现实与未来。
不同学校对学校文化有不同的选择,比如,有的提出诚信文化,有的提出打造“和文化”“孝文化”“廉文化”,甚至有打造“象棋文化”、“篮球文化”等。各学校对本校文化的选择、塑造或打造,都是出于各学校对自身教育使命的认识,学校的历史、现有基础及面对的主要困难,学校所在区域的特色,学校的自身发展定位等因素综合考虑或传承的结果。那么,横沥中学的学校文化需要怎样有意识地提炼及构建呢?
二、学校文化发展的现实考虑
1.学校的历史
横沥中学创办于1958年9月,筹办人李柏青。首届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两个班共100人,有老师4人,分别是李柏青、卢展鹏、何灼林、魏进富,校址在横沥新埠正街,校舍是两间相连铺户,用砖墙间隔作课室、办公室,设备及教具极其简陋,定12月29日为校庆日。1960年,横沥中学迁到半仙山村北面麒麟岭。全校师生齐动手,挑砖搭瓦建校舍,建成了8间课室和6间教师宿舍。
麒麟岭因麒麟而命名,学校也将麒麟作为学校图腾。从此,麒麟就和横沥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洪庆云同志担任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新增副校长蔡润凤、教导主任谢霭。有6个初中班,学生310人,教职员10多人。学校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有了提高。1962年初,陈光老师调入横沥中学,担任校长职务。1964—1965学年,我校中考成绩突出,东莞副县长林强为此奖励了学校13000多元,用于改善教学设备。1965年末,学校开始修建游泳池、学生宿舍,修葺教师宿舍,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生宿舍的修建,方便了田饶步、六甲等偏远村及外镇的学子。
横沥中学的创办,结束了横沥学子必须到外镇读中学的历史,同时也方便了周边镇区学子。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横沥中学的影响力大增,东坑、常平等附近镇区的部分学子也到横沥中学求学,横沥教育之风大盛,形成了横沥中学的第一次发展小“高峰”。
2.新校区的传承
2012年,横沥中学迁入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硬件设备设施一流的新校址,学校前面的广场被命名为儒雅广场。迁校之初,全校教师集资,在广场东侧立了孔子塑像,据说是和孔子真实身高一模一样的。儒雅广场、孔子塑像,是横沥中学育人内涵的表达,是学校长期办学培养人才的意象。学校的主体文化构建必须以此为基础,必须一脉相承,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体现横中人对社会的担当、承担培养人的理想、道德和教育情怀。在研究和思考学校主题文化时,我们已经同步把它作为一个教研课题来申报。
3.课题的申报背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是多么巨大。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范和规则。在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是提高当代中华民族素质不可缺少的教育。我校多年来一直开展礼仪教育,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礼仪教育。特别是教育部2011年下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之后,我校为了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作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品牌特色,作为促进我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重要突破口,把礼仪教育打造成我校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从而使礼仪教育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
课题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关注热点,也是学校品牌发展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明智选择。
特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支点,全国各地学校都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研究,实现“一校一品牌”。学校特色品牌的打造,不是凭空臆想的结果。学校品牌的打造必须与国家教育方针相适应,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及对学校教育的自我理解逐渐形成并发展的。我校尊麒麟为校徽,有读经典养性情之举措,适逢近几年校风日下,有学礼循规之需。基于此,我校选题为“以礼文化构建品牌学校”,切中要点,深挖潜力,夯实基础,提升整体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