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土楼恋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6-142

作者单位:福建土楼(南靖)文学院

出版时间:2016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根据老三届知青吴友明在福建土楼亲身经历的素材创作的故事。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闽西南山区人民的生活照,福建土楼的风情画,闽南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的悲喜剧。 一批江城知青和居民上山下乡来到云岭,神秘的土楼、古

作者姓名: 珍夫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59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根据老三届知青吴友明在福建土楼亲身经历的素材创作的故事。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闽西南山区人民的生活照,福建土楼的风情画,闽南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的悲喜剧。

一批江城知青和居民上山下乡来到云岭,神秘的土楼、古朴的民俗、敦厚的乡民感染、激荡着他们。在独具特色的土楼山区劳动生产、政治学习过程中,“户青”张剑驰与“接受改造”的王家三姐妹、先进知青龚馨和回乡知青郭云娘、陈东勇之间互相关心、帮助,产生了感情纠葛。动乱的年代,特殊的环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演绎出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闪现人性的光辉,自然也夹杂某些不和谐音。

悲剧美,给人深刻的反思。


作者简介

珍 夫 本名蔡建南,福建土楼(南靖)文学院创作员,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编著《南靖土楼探寻》《福建土楼探源》《珍夫文史掇录——南靖土楼探记》,著《解开福建土楼故里的历史谜团》《珍夫党史文集》《漳州战役纪实》《福建土楼探究》。


稿件目录

长篇小说土楼恋

描述本真立意高远(代序)青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中篇小说早睡的月亮

早睡的月亮《土楼恋》的悲剧美波洲后记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在福建省南部,有一座千年历史、人口仅几万人的小城,九龙江缓缓从城边流过。每当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江水呼唤着闽西南山岭的林涛,驰骋着,翻转着,咆哮着一路高歌,直奔漳州平原,流入浩瀚的东海。

古城中富有南亚热带风格的街廊亭子脚建筑“骑楼”,既给人们提供“冬暖夏凉”的方便,又具有避雨遮日的“阳雨伞”作用。街廊商货辏集,店铺鳞次,上面是骑楼,骑楼墙接瓦连,典雅精致,一条小街通往九龙江畔的大码头。大码头明清以来就繁盛非凡,大村名镇,小桥流水,遐迩闻名。

1968年底的一天清晨,江城市的大街小巷飘荡着蒙蒙细雨,人们纷纷走上街廊亭子脚避雨,心情也像古意盎然的骑楼一样,湿漉漉地从久远的岁月走来,写下新的一页。

几千名江城知青和居民就要去上山下乡,告别这街廊亭子脚的日子了。

八岁的王文娟在自家门前的街廊踢毽子,当行人走过她身边时,她边踢毽子边灵巧地闪过,毽子不落地。

“阿娟!不要玩了,汽车马上就到,还不快来拿你的书包?”姐姐王文徇在里面喊她。

王文娟不情愿地停下来,刚想把毽子放进口袋,忽然身后被推了一下,毽子给人抢走了。

王文娟回头一看,是几个邻居小孩子的恶作剧。他们是王文娟的同龄孩子,属“红五类”,以前都跟王文娟一起玩耍,自从一年前王文娟家变成“地主”之后,王文娟就常招他们白眼和欺负。王文娟不是他们的对手,总是偷偷流泪,也不敢告诉父母,没想到今天是最后一次在自家的街廊玩,他们还抢她的东西。

王文娟一发怒,双目圆睁,抓住手里拿她毽子的男孩衣角:“还我!”

“得了吧!反正你们都要到乡下了,这东西也没用。”男孩说着,把毽子丢到街道上。

王文娟咬着牙,跑到街上把毽子捡起来。

王文娟刚学踢毽子,右脚踢的时候,左脚总要跳起来,没踢几下毽子就歪了,把大姐王文徇逗得笑个不停。王文娟不服,看你笑吧,一根筋踢毽,不久就可以连续跳几百下不停歇。王文娟在三姐妹中间最小,却蛮有犟劲,凡事要争第一,要笑到最后。

如今她是最后一次在自家门口踢毽子,因为今天她家就要去上山下乡了,她的爸爸妈妈和两个姐姐正把家具搬到外面,几分钟后,在她踢毽子的地方,就会摆满她家的家具,然后家具被装上汽车,全家搬到乡下。也许,她再也回不到这个小城,再也回不了这个家,再也不能在自家门口踢毽子了。

一年来,王文娟已经习惯了被欺负,走路都不想抬头。她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平时很熟悉的邻居叔叔阿姨们都变了,原来常和她有说有笑,现在看见她的时候马上收起笑脸?那些邻居大哥大姐们为什么在批斗大会上对爸爸拳打脚踢?王文娟幼小的心灵里承受着巨大的伤害,她不知道世界为什么会这样不公道?也许下乡了,离开这个城市,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王文娟看过很多连环画,相信乡下一定像画那样美:她走在乡间的小道,看牛儿吃草,淋沐着田野和山谷吹来的风。她相信在乡下踢毽子是像排球场一样大的水泥晒谷场上,她绕着高高的谷堆踢毽子,绕过一圈又一圈,不必躲闪街廊的行人,更不会有坏孩子抢她的毽子。

雨慢慢停了,骑楼走廊上的人们又下街行走,不一会儿,大街上熙熙攘攘,不少长途客车和货车驶进江城的街道,准备运送下乡人员和东西。江城的老街道是两旁带骑楼的窄小街路,纵横交错,平时很少大汽车入街,因为车轮碾过砖土路面,不堪承受其重负,骑楼微微颤抖。

几百年前建立小城的先民,从来没想到世界上会有汽车。小城小街大汽车,象征着革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上山下乡运动遍布中国城乡。

离王文娟家不远的地方是居委会,居委会前面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条大红布联横街悬挂,写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到农村去”。骑楼走廊的墙壁上,贴着下乡人员光荣版,长方体的红砖廊柱都喷上黄底红字的毛主席语录,原来的窗户木雕花和门匾八卦图也被毛主席语录版和革命大标语取代。红太阳的光辉照遍大街小巷,原来安详的小城显得躁动和热烈。

最近几个月是江城市解放二十年来最激荡人心的日子,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上山下乡……

1968年,10月中共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年底,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掀起。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报道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在编者按中公布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同日,《人民日报》报道兰州市一万八千名初中、高中毕业生,武汉市二万名中学毕业生奔赴农村插队落户的情况。全国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形成高潮,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一辈子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纷纷主动要求到革命圣地瑞金、延安、井冈山和边疆地区插队;许许多多的城市居民则抛弃久居的家宅,拖儿携女到农村落户。毛泽东还批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要分批下放劳动。”在下乡人员中,有一些就属于干部下放劳动。

上山下乡运动也席卷到江城市,市里几所中学的老三届知青首先踊跃报名,城镇居民也纷纷向居委会报名下乡。

王文娟一家四人榜上有名:四十三岁的母亲康茹、十三岁的大姐王文徇、十二岁的二姐王文芳和她。康茹的丈夫王祥前年被查出是土改中的“漏网地主”,属于被“遣送”下乡对象,所以榜上无名,但胸前“漏网地主”的纸牌被摘掉了。

喇叭里传来毛主席语录谱写的歌曲,歌声激昂:“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插队知青和居民们个个胸佩大红花,等待接送下乡人员的客车。一群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在工宣队员的带领下高呼着口号:

坚决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

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

……

十七岁的张剑驰胸前戴一朵大红花,手探出客车窗户,与叔叔张越岭告别:“叔叔,我到那里马上给你写信。”话音未落,泪水却涌出眼眶。

张越岭在江城市邮电局工作,是国家职工,上山下乡与他无关。他拉着张剑驰的手:“有什么困难写信给我,要好好照顾你父母。”

“叔叔,你放心吧!”张剑驰回答。

张剑驰是1968年初中毕业生,哥哥张剑辉刚从外地读大学毕业,分配在东海县工作,没有被列为上山下乡对象。张剑驰的母亲高雅雯没有工作,父亲张奋岭是市二轻系统工人,因机构精简被刷下来,这样,全家三人一齐以全户城镇居民身份下乡。

张剑驰父母年纪较大,怕晕车,坐在汽车前面。

张越岭走到车窗前,对张剑驰的父母喊道:“如果不习惯就回来,我有空也会去看望你们。”

张奋岭大声回答:“没关系,农村空气好,农民能过的日子我们也能过。”

“好吧!车要开了,我走了,你们多保重!”张越岭依依不舍地挥手。

送行的家长拥挤在客车窗前向孩子们含泪告别,汽车开动了,虽然气氛热烈,但人群中还是有人放声大哭,不少车上的人也哭着从车窗伸出手,向亲人们告别,离别的悲痛瞬时笼罩整个小城街巷。

汽车慢慢在街道上行驶,很多送行的人跟着车跑动。汽车出街道后加速前进,车轮卷起雨路上的泥巴,把几位跟车的人喷溅了一身泥水……

车子上了公路,车窗外细雨绵绵。沿途是九龙江下游肥美的河谷地带,有以“龙江风格”闻名全国的龙江公社,冬闲的田野种满紫云英,在小雨中舒展着翠绿;有“闽南碑林”之称的云洞岩,突兀在鹤鸣山上,奇异的岩峰在云雨中显露峥嵘……张剑驰想:多么美丽的家乡啊!如果能像几位农村同学那样,住在这被喻为“鱼米之乡”、“福建粮仓”的漳州平原多好啊!

张剑驰还在沉思中,肩膀被碰了一下。“对不起!”,稚嫩的童音传进他的耳膜。

张剑驰转身,发现是坐在他旁边的小女孩,仔细端详,小女孩脸形象大鸭蛋,眼睛很大,眼球乌亮,像两个晶莹剔透的黑珍珠,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彩。

张剑驰觉得有点面熟,却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盯住小女孩问:“你叫什么名字?

“王文娟。”小女孩说,“我们全家都下乡。”

“你的家人呢?”

“爸爸妈妈坐在前排,两个姐姐坐在后排。”小女孩用手前后指了指。

张剑驰顺着小女孩的手势前后看了看,不由自主又盯住小女孩。小女孩被看得不好意思,开口道:“我见过你!挂红布联的叔叔。”

“是吗?”张剑驰怔了下,想起来了……

近两年张剑驰经常在居委会服务,同几个知青负责悬挂横街的红布联,不久前要进一户人家窗台外悬挂,敲门时,一个小女孩开门:“你找谁?”他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美得让人不敢多看几眼,便笑嘻嘻地说:“我要上你家的窗台外拉绳子挂红布联,你家人呢?”“家里人都不在,你自己上楼吧。”小姑娘毫不犹豫让他进来。张剑驰听她说话时,看她双眼皮下的睫毛忽闪忽闪地眨巴着,令人惊呼上帝造人的奇妙,惊叹世界竟有这么美丽的小女孩!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

虽只见过一次面,但张剑驰印象深刻,只是被车外的美景迷住了,才一时回忆不起来。“你怎么会记得我呢?”张剑驰问王文娟。

“那时我打开门,见你穿一身洗白了的旧军装,乌眉大眼,嘴唇饱满,身材挺拔,想你一定是好人,好人才会这么帅气……”王文娟似乎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两人正谈得兴奋,前面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回过头来说:“小伙子你好!我是王文娟的父亲王祥。你自己一人下乡吗?”

王祥中等身材,脸形瘦削,穿一身旧蓝色毛式中山装,戴一副老式方框大眼镜,神态质朴而慈祥,跟大多数和蔼的老师傅一样,一看就是老实本分的城里人。那天张剑驰到小女孩家挂标语时,王祥还被关押,所以两人是第一次见面。

“是啊!我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张剑驰说。

“听说我们这一车的人都分配在闽西南山区的永靖县同一个大队,那里有很多土楼。我家没有一个年轻劳力,不知道那地方好不好?工分值高不高?”

“大叔!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再说吧……”

“你知道土楼有多大吗?”王文娟站起来,打断张剑驰的话。

这些日子,王文娟就知道她们要下乡的地方有很多土楼,她想张剑驰一定看过土楼。

王祥对兴致勃勃的小女儿说:“坐下!好好听小张叔叔说话。”

“大土楼就是那么大,土巴巴的可以装下数百人。”其实张剑驰也没见过大土楼,只是双手在空中划了一圈。

王文娟模仿张剑驰的动作也划了一圈,但调皮地在张剑驰的鼻子上钩了一下。张剑驰摸摸鼻子,轻轻捏着王文娟的小手:“敢不敢!”

小闺女的手怎能让大男人手捏:“痛死我啦!”

张剑驰:“对不起!让我看看你的手。”

“骗你啦!”

两人在车上乐得前仆后仰,好像不是下乡劳动改造,而是要去游山玩水。

“阿娟!你今天不晕车吗?”王文徇从张剑驰的后座递过一包杨梅干给妹妹。她最不喜欢同男孩子搭话,今天见一坐车就晕的王文娟,精神那样好,也受到了感染。

“阿娟!我们换一下位置,你坐窗口吧!”张剑驰学王文徇的样子,嬉皮笑脸地唤王文娟的乳名,并起身要跟王文娟换座位。

就在张剑驰站起来的时候,王文徇两眼直直地望着他:“我见过你!”

“你怎么也认识我啊?”

“一年前我和妹妹王文芳在九龙江洗衣服,妹妹不小心掉到水里,我要拉妹妹,结果连我也掉下去。我们刚落水,手脚不停地挣扎,喝了几口水,是你和另一位朋友把我们姐妹俩拉上岸。”王文徇灿烂的眼神静静地望着张剑驰。

张剑驰摸摸脑壳,似有所悟。今年夏天江城市为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二周年,举办了千人畅游九龙江活动,平常就是游泳健将的张剑驰与他的朋友们也参加了活动。当张剑驰穿着红色游泳衣在岸边做优美的鱼跃时,耳边传来女孩子“救命”的呼叫,他凭经验断定是女孩子落水了,马上双脚一踢入水,双手在水里划个大圈,来个浪里飞转,再左手靠在额前挡住眼前翻滚的水浪,隐隐约约看到几米开外两个女子在水里胡乱扑腾,渐渐往下沉。张剑驰来了个“水中探花”,收拢双脚,双手伸直,狠劲一蹬,身体成一条直线,像一条敏捷的飞鱼,箭一般地射出,一下子抓住一个女子的右手。那个女子本能地抱住他,他只觉得一个柔软的身躯紧紧贴在自己胸前,看不清楚另外一个女子的位置,决定先把身上的这个女子救起来。

张剑驰身材高大,抱着女孩轻松自如游出水面,轻划几下就抓住一条小渔船。船上一位渔家少女把他们拉上来,被救的女子一上船就仰面呕吐。

“还有一位没上来!”张剑驰听见有人高声喊着,立刻又跳入水中,游划了一阵还看不到,只好浮上水面。

“张剑驰,上来吧!没事,另一位也救起来了!”有人朝他喊。他跃出水中挥手表示知道了,游回岸边的渔船,伸手吊住船沿,引体向上翻身上船,看见两个女孩躺在船上,已经清醒过来了,而他的一个朋友浑身湿漉漉地喘气。很显然,当水中女孩抱住张剑驰时,另一个女孩的手挣脱了,恰好被张剑驰的这个朋友救起。

“没事了!你留在船上,我继续横渡。”张剑驰若无其事对尚在喘气的朋友打招呼,跃入水中追赶队友去了……

张剑驰一直不知道两个女孩的名字,直到今天看到眼前这位少女,才认出就是当时在水里抱住他的女孩。

“我想起来了,你叫什么名字?”他不好意思地问。

王文徇红着脸说:“我叫王文徇,那是我妹妹王文芳。谢谢你救了我们!”

“小事一桩。”张剑驰一边回答,一边看着与王文徇坐在一起的王文芳。

“怪不得我第一眼看到王文娟时就觉得眼熟,你们三姐妹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像!太像了!”

“我那时刚清醒过来,躺在船上,只看你一眼,就永远记住你的模样。”

“我被你抱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张剑驰幽默地说,王文徇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赶快转到一边。

“我当时头昏脑涨的,不停地喘气,不知道是谁把我救上来的……爸妈,快来看,我们的救命恩人。”王文芳故意岔开害羞的话语。

王祥和康茹不约而同转过头来,惊讶地看着她们女儿的救命恩人,连声道谢。

一小时后,路越来越陡。公路下是九龙江的一条支流,溪水十分清澈,公路两旁的树木越来越高,越来越密。

“你看这些土楼,就像大碉堡。”坐在窗口的王文娟激动地拉了身边的张剑驰。

张剑驰也是第一次看到土楼,这些巨大的环形土楼民房,横躺在公路两边,外形像古代的城堡,有圆有方。窗口长条形,都很小,每隔几米就有一窗,如楼中探出的炮眼,暗藏着无数机关和奥秘。

汽车掠过土楼群虽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张剑驰的心却被震撼了!这么大的农家民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太伟大了!这里的农民住房太棒了,看到这些土楼的外形,他很难想象土楼山区的贫穷。

汽车时左时右爬坡,蛇盘而上,一会儿开始爬长陡坡。有人说,这是开始上云岭,要爬坡九公里。从窗外望去,坡下是无底深谷,绿林掩罩;坡上是悬崖峭壁,乱树倒挂。

车子开了两小时,王文娟开始晕车,整个人靠在张剑驰的怀里。

张剑驰把军用大衣披在王文娟身上,心里平静不下来。远眺前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有的山峰突兀云外,与天际相连,他想一定是云岭山脉吧!曾感叹无缘一睹李白《蜀道难》的雄奇,眼前的云岭山脉不正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岩”吗?假如召集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来写云岭,恐怕再也写不出更巧合的诗句了。

汽车上坡时不断左转右转,人也经常左右摇晃,说明山坡坡度很不稳定,有的坡度较陡,汽车转弯须兜大圈子。估计快到坡顶了,汽车向左上方兜了一圈,张剑驰整个身子猛地倒向右椅背,王文娟张口要呕吐,想把头伸向车窗,却被张剑驰紧紧按住。

“头不能伸出窗外,危险!”张剑驰说,“这里路窄,头伸出窗外会被树枝刮到。”他麻利地从提包里拿出两条毛巾,让王文娟吐在毛巾上。

这是云岭的西坡,当地人称岭东为“岭外”,岭西为“岭内”,过了云岭西坡,就是真正的“山里人”。向窗外望下去,山腰斜挂着一条黄色的带子,就是他们刚刚爬过的公路。待汽车开始下坡,窗外灌进的冷风,含着水气,天被阴云罩得严严实实,雨小了点,仍有雨丝飞进窗内,打在脸上。

下坡大约二十分钟,汽车经过一段曲折狭长的路段,忽上忽下,恍恍惚惚如入仙境。前面的地势逐渐宽阔,张剑驰的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随即车滑入一片平地,左边是山坡,右边一条小河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有一段河面在路旁,河水清澈见底,河滩的鹅卵石洗得发亮,一条单人行的小木桥横跨两岸,桥长约二十米,桥下的木桩三米多高,对面土楼则沿河而建。

“多美的小桥、流水、土楼、人家!”张剑驰不禁赞叹。

汽车沿河岸驶过,山逐渐退远,眼前出现一块大平地,足有上千亩,种着蔬菜、紫云英和小麦,绿意铺满大地,一派生机盎然。公路边是几栋水泥砖石的建筑物,张剑驰刚想一定是云岭公社的社区中心,司机便说“云岭车站到了”,把车停在一所黄色平房前。

只见车站周围人头攒动,人群向汽车围拢过来,如潮涌动。那些中老年农民,像沉睡几百年的土楼先民忽然醒来,睁开眼惊奇地看着车上下来的“天外来客”,青年男女则充满着奇妙眼神瞪着,小孩子欢天喜地跟着人群跑来跑去。

从车上卸下的家具一大堆,有橱床桌椅,还有王祥家一辆“永久”牌旧自行车和高雅雯的“宝贝”——一台缝纫机。

“山路怕骑不了自行车,还是先把自行车寄在这里,以后再来取。”王祥建议。

王文徇牵着自行车,跟一位岭下大队的社员来到公社知青办,办了寄存手续。社员们七手八脚把东西扛的扛,挑的挑,迎接“新社员”张家、王家、下放干部郑励和四位知青到五公里外的岭下生产队安家落户。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