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16年2月第2版第2次
本书概述:亚欧中心地带,即俄罗斯中亚东欧及高加索-中东,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欧亚”,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一直以来在亚欧大陆和全球格局、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来,由于该地带众多民族国家的新近
作者姓名: 李兴,(俄罗斯)沃斯克列先斯基编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98
内容简介
亚欧中心地带,即俄罗斯中亚东欧及高加索-中东,西方学术界称之为“欧亚”,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一直以来在亚欧大陆和全球格局、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来,由于该地带众多民族国家的新近独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此起彼伏,似成国际政治中的“黑洞”和“势力真空”,大国争夺和小国博弈,政治“碎片化”、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使该地带成为地位独特、影响上升的国际经济政治重要区域。本书以“亚欧”称谓取代“欧亚”。
本书是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集中包括中俄美优秀学者在内的科研团队,运用第一手的资料,积多年研究之功力,厚积而薄发。全书分别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视域入手,深入剖析亚欧中心地带冷战后新出现的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构想,及其来龙去脉、发展与困难,详尽考察亚欧中心地带跨地区和一体化发展的前因后果,成败得失,以及经验教训,透彻探讨其对亚欧大陆和全球国际关系、区域经济的复杂影响及可能前景。
作者简介
李 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亚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教育部地区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外交部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分会主席,中国欧亚学会理事。俄罗斯《比较政治》(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圣彼得堡大学)杂志编委。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进修和高访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圣彼得堡大学、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多次赴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越南、蒙古等国从事学术交流和考察。2001年破格评聘为教授。独立主持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等20多项。独立与合作出版著作20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约300篇(中文、俄文、英文)。
主要研究方向:亚欧区域研究、国家战略与大国关系研究、国际政治理论与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前言国际地区与亚欧空间地区化进程:从理论到实践Ⅰ
第一篇上海合作组织:前世与今生
第一章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上海合作组织为何不足以支撑中国西北周边安全战略
第三章从“非敌非友”到“潜在伙伴”
——试论美国与上合组织关系之演变
第四章现代地缘政治中的印度、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
第五章中—俄—中亚关系中的跨界河流因素分析
第六章与上合成员交叉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安全功能及其前景
第七章网状伙伴外交机制:概念辨析及中俄关系
第二篇金砖国家: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国际社会的历史演变及其对金砖国家国际体系形成的影响
第九章“金砖国家”对话机制及其在多极世界形成中的作用
第十章金砖国家长期战略:俄方观点
第十一章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金砖国家政治和外交分析
第十三章金砖国家的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
第十四章中俄印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
第十五章金砖合作机制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助力
第三篇欧亚经济联盟:神话与现实
第十六章“欧亚主义的诱惑”:从民间思潮到国家战略
第十七章俄罗斯独联体政策的新变化
——以普京欧亚联盟为重点
第十八章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
第十九章欧亚经济共同体与欧亚经济联盟比较分析
第二十章现代俄罗斯人是谁?
——俄罗斯身份认同特写
第二十一章政治语境下俄罗斯的自我认同
第二十二章中国学界对欧亚联盟的研究及对策思考
第二十三章欧美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知、对策及其原因分析
第四篇丝绸之路经济带:既往与开来
第二十四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支撑“中国梦”的战略,还是策略?
第二十五章“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观点
第二十六章“古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比较研究
第二十七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比较
第二十八章“丝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比较分析与关系前景
第二十九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与东盟“10+8”机制比较研究
第三十章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亚欧发展共同体的关键
第三十一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视角下的陕西省与
中亚国家贸易关系分析
第五篇思考与展望
第三十二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三十三章强国的世界战略与金砖国家联合的逻辑
第三十四章普京欧亚联盟思想评析
第三十五章大国博弈与乌克兰危机: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十六章金砖与上合:新兴大国机制化建设的实践
——一种对国际机制化建设理论的探讨
第三十七章中美之间的俄罗斯:世界秩序、金砖国家、亚太一体化
第三十八章介入欧亚后花园——俄罗斯、中国及区域一体化
进程和秩序
第三十九章试析当今中俄美三角关系的若干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演进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由六个正式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个观察员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和三个伙伴对话国(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土耳其)共同组成。2015年上合组织正式启动扩员,印度与巴基斯坦即将成为新成员国。上合组织是冷战后新成立的集安全、经济、政治、人文功能于一体的、由欧亚中心地区的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不同文明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该组织中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参加。就其成员国的人口、面积来说,上合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李兴:《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途——基于中俄战略构想比较分析的视角》,载《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1期。
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引领下,以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开放为原则,上合组织塑造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新型国家间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不同于冷战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外交观,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安全与经济是上合组织的两大基石,中国与俄罗斯是上合组织的两大支柱,本章将就“两大基石”、“两大支柱”等四方面,讨论上合组织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领土边界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若处理稍有不当,轻则引起外交纠纷,重则爆发军事冲突。因此,领土边界问题和边境军事安全问题往往是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时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上合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定期会晤机制,初衷在于通过多边平等协商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加强边境军事安全信任。
1991年苏联解体,原中苏西段约3000公里边界变为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边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组成联合代表团为另一方延续中苏边界谈判,并于1994年中俄签署了《中俄国界西段协定》。之后,中吉、中塔也相继签订边界协定。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齐聚上海,签订《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该协议的签署是“我们决心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一共同愿望的生动体现”。1996年中俄哈吉塔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http://wwwbeelinkcom/20020426/1093484shtml“上海五国”定期会晤机制正式建立。1997年4月24日,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并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协定,对五国边界100公里纵深内的作战部队与武器装备进行裁减,每年组织相互视察活动,监督和核查边境地区信任措施落实情况。1998年7月3日,五国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重点讨论了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加强五国间经济合作问题。此外,这次会晤的特点是由前两次以中国为一方,俄、哈、吉、塔为另一方的双边会晤转变为五国间的多边会晤。1999年8月24日,“上海五国”首脑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第四次会晤。会晤后五国领导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及跨国犯罪行为。2000年7月5日,五国首脑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本次会晤开在新世纪之初,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首先,五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地区安全问题,在《杜尚别宣言》中首次把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并列为三股恶势力,指出“三恶”对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构成主要威胁,决心予以联合打击。在具体措施上,五国首脑决定大大深化维护地区安全的合作力度,联合举行反恐怖和暴力活动演习。其次,乌兹别克斯坦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晤,致使“上海五国”机制首次扩员。在会晤中,五国领导人一致提出将“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多边合作的地区结构”的意见。这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