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拓扑翻译学是应用拓扑学的主要原理,即连续变化中的不变特征以及一些主要概念,如变量、恒量、同胚、映射、等价、点、线、离散性、连续性等来诠释翻译现象的一门交叉学科。书稿对其进行系统阐释:文化就是恒量按时间顺序的翻译和变形的过程。这既是宏观的一种文化历经无数拓变后的传承行为,也是微观视角的后人对古代作品的不断解读、翻译、改写,从而达成文化传承。在翻译和语言转换中可以出现无数的形态变化和变化程度的差异,从最近的模仿延伸到遥远的下意识引用、共鸣或影射。互文性引起了文化拓扑结构,而文化拓扑结构又在翻译中引起更多重、更复杂的拓扑变化。只要人类语言的转换或符号转换不撕裂或割破词句的完整性,就能得到意义的等价,表达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词句的点线结合关系和顺序关系可以任意变化,但需保持每一个拓扑点的等价交换,以达成同胚映射。拓扑异构是对同一原型进行不同的变化而将其重组为多种不同的新的表现形式,用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同样的字、词、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与诠释,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应用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这两个具有哲学高度的概念分析了同一文化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原文与译文之间拓扑变换。
作者简介
陈浩东 广东潮州人,1961年11月出生,兰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著作:Reading Great Poets of China(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读名诗学英语》(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Literary Works of Huangfumi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翻译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陈 帆 广东潮州人,1987年3月出生,兰州文理学院讲师,从事文化与翻译研究。
绪论
第一节拓扑学简介
第二节文化拓扑与翻译
第三节拓扑翻译学
第一章 中华文化拓扑场变:传承与翻译
第一节拓扑场变:中华文化之趋势
第二节汉语言文字拓变与守恒
第三节汉语特定表达方式:不变的成语
第四节汉文经典翻译:拓变与传承
4.1爱情主题
4.2忠孝仁义礼智信主题
4.3古文今译的拓变原则
4.4文化拓变:儒学批判与发展
4.5国学再度兴盛:主题变奏
第五节结语
第二章 文化拓扑:翻译的基础与机理
第一节文化的拓扑性与文化翻译
第二节文化拓变与文化翻译
第三节基于文化拓扑相似性的翻译机理
3.1物质形态体系方面
3.2典章制度体系方面
3.3行为习俗体系方面
3.4心理活动体系方面
第四节基于文化拓扑差异性的翻译机理
4.1知识经验差异影响翻译方式
4.2语境、情景认知差异决定翻译表达
4.3主观性认知差异影响翻译策略
4.4群文化认知差异决定个体翻译选择
第五节结语
第三章 翻译恒变量与翻译拓变
第一节翻译恒变量的拓扑性
第二节翻译的拓扑恒变量分析
2.1恒量的存在基础
2.2翻译的恒量因素
2.3翻译的变量分析
2.4张力下的翻译不变性和可变性
第三节恒变量的拓扑结构
3.1原文与译文的拓扑结构
3.2意义及其层次划分
3.3意义的拓扑空间:符号学意义模式
3.4意义的拓扑结构
第四节翻译恒变量的拓扑变换
4.1翻译拓扑变换的特点
4.2翻译拓扑变换的原则
4.3翻译的拓扑变换模式
4.4翻译拓扑变换的代表性对策
4.5拓扑变换与译者的创造性
4.6拓扑变换与翻译的控制机制
第五节结语第四章翻译的显性与隐性拓扑
第一节文学翻译中的显性拓扑状况
1.1结构性互文性引起的拓扑状况
1.2显性互文性引起的翻译拓扑状况
第二节文学翻译中的隐性拓扑规律
2.1翻译的原动力——存在离心力
2.2因互文维度不同而发生“拓变”的隐性规律
2.3译者拓扑心理引起的隐性规律
第三节结语
第五章 翻译的点线拓扑变换
第一节点线拓扑变换的学科应用与理论依据
第二节翻译中点的拓扑变换
2.1点价体的概念
2.2词汇翻译中点价体的拓扑变换
第三节翻译中线段的拓扑变换
3.1短语翻译中的拓扑变换
3.2短语翻译中拓扑变换的三种方式
第四节翻译中点线的拓扑变换
4.1句子翻译中的拓扑变换
4.2句子翻译中拓扑变换的两种形式
第五节结语
第六章 文化翻译的拓扑异构
第一节拓扑异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普遍原理
第二节文化语境的拓扑异构与翻译
2.1人类文化是一种同质异构
2.2文化语境与翻译
2.3翻译是不同语境中的拓扑异构
第三节文化语境中翻译的拓扑异构
3.1生态文化语境中的异构
3.2物质文化语境中异构
3.3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异构
3.4宗教文化语境中的异构
3.5语言文化语境中的异构
第四节结语
第七章 翻译的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
第一节关于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的研究
第二节翻译中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的理论基础
2.1拓扑学及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在数学上的概念
2.2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哲学基础
2.3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的语言学基础
2.4翻译的拓扑连续性和离散性
第三节翻译的拓扑连续性
3.1翻译中拓扑连续性发生的本因——同一性
3.2宏观视角下的翻译拓扑连续性
3.3微观视角下的翻译拓扑连续性
第四节翻译的拓扑离散性
4.1翻译中出现拓扑离散性的原因
4.2宏观视角下的翻译拓扑离散性
4.3微观视角下的翻译拓扑离散性
第五节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第一节拓扑学简介
拓扑学起源及发展
1679年,德国莱布尼茨数学家(GWLeibniz)首先提出拉丁语概念geometria situs,意为“地形/地势/形势几何学”。到了1847年,另一个德国数学家利斯廷(JBListing)开始使用希腊语Τοπολογ这个概念。Τοπολογ由希腊语词源“地志、地形、地貌、地方、位置、形势、地势”,加上λ“学问”,从构词上讲,是研究地志、地形、地貌、地势的学问。英语Topology来自希腊语Τοπολογ的音译,汉语曾译为“形势分析学”,“连续几何学”,“一对一的连续变换群下的几何学”。1956年中国勘定《数学名词》时,确定了Topology音译加意译的中文统一名称——“拓扑学”。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譬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人们闲暇时经常在这上边散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看来要得到一个明确、理想的答案还不那么容易。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欧拉把这个问题首先简化,他把两座小岛和河的两岸分别看作四个点,而把七座桥看作这四个点之间的连线。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成,能不能用一笔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欧拉得出结论——不可能每座桥都走一遍,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并且给出了所有能够一笔画出来的图形所应具有的条件。这是拓扑学的“先声”。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简单地说,拓扑学就是研究有形的物体在连续变换下,怎样还能保持性质不变。
拓扑翻译学
著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又称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着上不同的颜色。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次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洁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拓扑学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所谓连续变形,形象地说就是允许伸缩和扭曲等变形,但不许割断和粘合),所以拓扑学本质上是位相几何学。
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特性,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所以,拓扑学将实体抽象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将连接实体的线路抽象成线,进而研究点、线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将几何图形抽象化、将几何代数化的学问。
十九世纪中期,黎曼在复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在拓扑学的孕育阶段,19世纪末,就已出现点集拓扑学与组合拓扑学两个方向。二十世纪以来,集合论被引进了拓扑学,为拓扑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拓扑学的研究就变成了关于任意点集的对应的概念,因此拓扑学中一些需要精确化描述的问题都可以应用集合来论述。一般说来,一个集合上可以规定许多不相同的拓扑,因此说到一个拓扑空间时,要同时指明集合及所规定的拓扑。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也常用集合来代指一个拓扑空间,如拓扑空间X,拓扑空间Y等。
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或类比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M-R弗雷歇在1906年引进了度量空间的概念。F豪斯多夫在《集论大纲》(1914)中用开邻域定义了比较一般的拓扑空间,标志着用公理化方法研究连续性的一般拓扑学的产生。随后波兰学派和苏联学派对拓扑空间的基本性质,如分离性、紧性、连通性等,做了系统的研究。经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布尔巴基学派对一致性空间、仿紧性等的补充和整理,一般拓扑学趋于成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学研究的共同基础。
1930年以后,数学家对拓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比如,一致性结构概念、抽象距概念和近似空间概念等等。有一门数学分支叫做微分几何,是用微分工具来研究曲线、曲面等在一点附近的弯曲情况,而拓扑学是研究曲面的全局联系的情况,所以,这两门学科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由此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于1945年结合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提出高斯-博内-陈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推进了整体微分几何学的发展,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扑学的数学定义
数学研究者用同胚(homeomorphism)阐述拓扑概念。同胚意为“在某种性质上是属于同一类的”。在数学上,同一个集合赋予不同的拓扑会导致不同的几何构形,对这些不同的几何构形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看它们是否在某种性质上属于同一类。把具有相同拓扑的几何构形划归同一类,就称它们同胚,同胚关系是对应于这种分类的等价关系。拓扑学就是研究几何体在同胚映射下的不变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
拓扑学研究空间在拓扑变化(或同胚)下的不变量或不变性质。所谓同胚的空间X与Y是指X与Y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即互逆且连续)的对应,形象地说就是橡皮泥X在不允许隔断的情况下可以捏成Y。拓扑学中同胚的两个空间X与Y可不加区别,因此俗称橡皮几何学(林金坤1998:1)。
拓扑学应用的共同特点是证明一个存在定理的基本观点是某一大类问题中的某一个,或一门学科中的存在定理,通常是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定理。如果要描绘与一特定点集X拓扑等价的那些点集,就可以把X看成是用橡皮制成的,如果把橡皮制成的X,这儿扯长些,那儿缩短些,并且扭弯一些,但决不撕裂开,也不把不同部分粘连进来,就变形成点集Y,则X与Y是拓扑等价的。
因为两个拓扑等价点集具有完全相同的拓扑性质,所以拓扑学者把它们看成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在每一种情形下,两个等价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的,并且在每一个方向都连续,即同胚,在性质上属于同一类,可以相互映射。同胚映射是一个连续的双射,并且它的逆映射也连续。两个拓扑空间之间存在同胚映射,则称这两个空间是同胚的。从拓扑学的观点上来讲,同胚的空间是等同的。
拓扑性质的延伸
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比如,尽管圆和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在拓扑变换下,它们可以是等价图形。换句话讲,就是从拓扑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一个小球面(气球)能膨胀成一个大球面,也能被挤压成一椭圆球,还能再挤压成一个哑铃的表面;还有,能让一个吹鼓了的球面收缩,直到它恰好紧绷在一个长方体盒子或一个四面体表面。这些不同形体都可以看作是拓扑等价的。
在一个球面上任选一些点用不相交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球面就被这些线分成许多块。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它的变换就是拓扑变换,就存在拓扑等价。
应该指出,环面不具有这个性质。把环面切开,它不至于分成许多块,只是变成一个弯曲的圆桶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球面不能拓扑地变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
在拓扑学中曲线和曲面的闭合性也是拓扑性质。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这样的空间是可定向的。而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是一种“不可定向的”空间,而可定向性才是一种拓扑性质。这意味着,不可能把一个不可定向的空间连续地变换成一个可定向的空间。
拓扑学家是不能区分英文26个拉丁字母的人。在他们那里,R=A,CGJ LMNSUVWZ=I,DB=O,因为经过连续变形之后,R可以变A,而DB则最后变成蛋形O的圆圈,甚至O成了汉字“凹”、“口”的亲戚,CGJLMNS UVWZ则都可以拉变成一条像I的直线,反过来I亦可以转换成几乎超出想象的形状来,只要不折断不连接,因为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下不变,这也是拓扑性质。
拓扑学的影响与应用
连续性与离散性这对矛盾在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中普遍存在着,数学也可以粗略地分为“连续性的”与“离散性的”两大门类。拓扑学对于连续性数学是带有根本意义的,对于离散性数学也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拓扑学的基本内容已经成为现代数学工作者的常识。拓扑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与其他数学分支、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拓扑学在泛函分析、实分析、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等许多数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托姆以微分拓扑学中微分映射的奇点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突变理论,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提供各种数学模式。
除了通过各数学分支的间影响外,拓扑学的概念和方法对物理学(如液晶结构缺陷的分类)、化学(如分子的拓扑构形)、生物学(如DNA的环绕、拓扑异构酶)都有直接的应用。
理论物理学家段一士的φ-映射拓扑流理论建立了新的拓扑场论和新的拓扑量子力学理论及拓扑流分岔理论,并在许多物理前沿方向和数学上得到重要应用。
在现代数理经济学中,对于经济的数学模型,均衡的存在性、性质、计算等根本问题都离不开代数拓扑学、微分拓扑学作为大范围分析的工具。在系统理论、对策论、规划论、网络论中拓扑学也都有重要应用。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有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形拓扑以及它们的混合型。网络拓扑通过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拓扑设计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它对网络性能、可靠性与通信代价有很大影响。
将拓扑学首先应用于对文化、翻译研究的是法裔美国学者乔治·斯坦纳,他的开拓性研究和创见性观点为翻译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