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党校
出版时间:2016年7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以这本书献给已经离世的我的父母,献给陪伴着我的妻子和儿子,献给所有关心我的亲朋好友们。 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快速奔走的时代,因为寻觅心灵的平静,于是坚持阅读与写作,坚持做个善良正直的人。那点读
作者姓名: 戴兴华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9
内容简介
以这本书献给已经离世的我的父母,献给陪伴着我的妻子和儿子,献给所有关心我的亲朋好友们。
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快速奔走的时代,因为寻觅心灵的平静,于是坚持阅读与写作,坚持做个善良正直的人。那点读书人的意气和习武人的侠义,让我保留了幼时的纯真梦想和为人处世的良知底线。书中的内容是滋长于内心的东西,或者说是内心的发现,是自己对自己的寻找。每一篇文字都是灵魂的跳动,如同初心。初心就是: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它的存在。
作者简介
戴兴华 男,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作家协会理事,曲靖地方史、民俗专家。出版散文、随笔集《虚度的时光》《边缘行走》等;发表学术文章《二爨碑与爨文化》《曲靖历史溯源》《曲靖民间风俗》《曲靖老城风水考》等;作品被编入《散文精粹》《年度优秀散文》等选本。认为阅读、写作与行走,就像喝酒、钓鱼、爬山一样,纯属心之所至,自娱自乐。谋生于云南省曲靖市委党校。
辑一
阅读是盏明灯
老街老屋
沧海变桑田
父母心
走进巍山
三沙之旅
浮光掠影看台湾
海峰湿地
舒缓地生活
父母是活佛
辑二
画像背后的悲悯——《南乡子》解读
文人的愁肠和苍茫——《天净沙·秋思》
赏析人世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品味《红楼梦》之“好了歌”
郁闷的谢灵运和李白
浪花淘尽英雄——“煮酒论英雄”赏析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爱听驴叫的王粲
吃斋念佛的王维
风流倜傥的杜牧
偶像人物白居易
千古奇人徐霞客
孟子
瞻仰孔像
昆明大观楼长联注译
林则徐:“十无益”
一派壮丽的秋色美景——《沁园春·长沙》赏析
辑三
曲靖老城风水
“二爨碑”与“爨文化”——兼论爨文化是怎么回事
曲靖民间风俗
曲靖历史溯源(曲靖简史)
曲靖民间逸闻四例
辑四
高手在民间
可耻的皮囊
梦境
清明插柳
吹过坟墓的风
可怕的问题
年味
过年
从前的日子慢
西门老街
住进老屋度过余生
故乡曲靖
后记:年少时,有点炮
阅读是盏明灯
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但算半个“读书人”。
在这个物欲喧嚣、茫然浮躁的年代,能够淡出别人的视线,龟缩一隅,展开书卷,安静、从容地阅读,悠闲、细致地品味,是一种多么奢侈的享受和灵魂的沉醉。因为抛却了觥筹交错的应酬,声色犬马的诱惑,功名利禄的追逐,进退荣辱的眷顾。平心静气,信马由缰,率性而读,放任想象的翅膀去自由翱翔。
也许是一种厌倦或者逃避。当无数次拖着生存职业带来的疲惫身心,坐回书桌,捧起本书,抖掉那些鸡零狗碎或者鸡毛蒜皮的烦忧时,轻轻翻动书页的声音伴随时间的脚步一路同行,走过被自己淡忘的节假日,走过寂寥而宁静的深夜,走过把自己躲起来无人骚扰的时光,这份独处的滋味独处的感受,这份一个人的热闹和孤寂,魂灵与肉体的亲密贴近,或者说品尝与审视思想最深处之痛苦和欢乐的既悲哀又幸运之情由,实在是头上这顶“小小公务员帽子”转瞬的虚荣与短暂的安慰无法比拟的。
阅读,点亮了我平淡又平凡的人生。
书籍之于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我读的是“闲书”,即与本职工作不搭界、不相关的书。以随意的心态阅读,不沾染任何功利的色彩。犹如炎热的夏天,端起一杯冰水,静一静心;犹如寒冷的冬天,捧着一杯热茶,暖一暖胃。阅读的快感,像聆听音乐一样缓缓流淌,浸润着我的身心。文字,不是凝固的记录,是有生命的精灵,它能够与你的思想发生共鸣,与你的心灵产生感应,人书合一,同喜同悲,心同书共,神与物游。于是,生活里的种种负重,不知不觉间在“闲读书、读闲书”之中溶解融化,烟消云散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读书的境界,读书的过程,读书的滋味,让我心驰神往,让我魂牵梦绕,让我难以割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社会文明的灯塔”;“书籍,是心灵的雨露,是思想的甘泉”;“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信梦想唤不回”!
孟子说:读书,没有别的,“求其放心而已”,就是要把那颗狂乱奔驰的心收回来罢了。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阅读的需要像一堆火药,一旦点燃起来,便不可收拾。
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价值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尤其是经过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经典之作!
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读到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畅快啊。
读书修德。知书达理。读书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读书,你会发现自己内心荒芜,一片空白。读书,带给你智慧和眼光,让你不浅薄、不低俗。
钱穆说:做人,应该多读书。读书有三种:第一种,为了实用,譬如你的专业,你的职业,你的某种目的,需要读一些书;第二种,为了消遣,工作累了,心情烦了,随意翻翻书籍,上上网,看看新闻或八卦,纯粹为了放松;第三种,作为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读书,感受到身心愉悦与境界提升,让自己变得丰盈与充实。我们提倡与推崇的读书,大概是第三种。
但读书是自己受用之事,多读不谓荣,少读亦不谓耻。世上好书实在太多,浩如烟海,读之难尽,故而凡有空闲,即信手翻出一本书来,或局促于斗室之内,或埋头于灯光之下,或拥被于深夜的床榻,多少个寒来暑往,多少个春华秋实,多少个雨雪纷飞的夜晚,多少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时间就这样悄悄地从捧着书籍的指缝间流走。尤感此等付出是值得的,此等劳累是欣慰的,读书的乐趣是物我两忘、无穷无尽的。
当然,只有读书成为个人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或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才是一件趣事、一件乐事或一件幸福快乐之事,否则,读书只能是一件累事、一件苦事或一件心酸悲哀之事。
阅读是个体的、动态的、充满变化的,所以阅读不应该有什么“标准”。阅读的感受和聆听音乐的感受一样,只有听过了才知道。阅读是自己的事情,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谁的作品就读谁的作品,想什么时间读就什么时间读。
通过与书本对话,拥有积极的人生观;通过阅读的正能量,不断修正自己,养成向上的品格。曾国藩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阅读是一盏明灯。拒绝阅读是心灵的癌症。
老街老屋
我居住的老城区已纳入政府规划的棚户改造项目,很快就要整体拆除了。或许出于怀旧的心理,空闲时,我常常步入这些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转悠,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对于这里及其周边的状况,尤其是那些老房子、老院落、老树木,已经习惯了与之相伴的生活。处身这些破旧、脏乱、孤寂、落后的环境中,每天的日子,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平时熟视无睹,忽然要拆迁了,心里反倒萌生不少失落,也添了些许惆怅。
曾经年纪小小的我,不懂得珍惜先辈的遗产,只知道一家人住在老城区的老屋里很拥挤很辛苦,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搬出去,离开这儿。幸好,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只有认命,只有通过不断的筑梦来实现搬家的心愿。这个筑梦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之后。
其实,生活在老街老屋的日子,有苦有乐,有喜有悲。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很幸运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能够亲历那个时代的蜕变以及发生的很多事情,能够感受作为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体验芸芸大众及其家庭有如戏剧般的平凡与非凡生活遭遇。这些难得的经历,不但丰富了我的人生,而且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老城记忆和感人故事。
如今走过老城区,走过老街老巷,重返祖宅,回去探访我的童年,老屋的柱子斑驳腐蚀,墙壁脱落,瓦屋顶长着杂草,院子里的树木已经很高大,还有那口不知凿于哪个年代的老井,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的环境,依稀可见当年留下的岁月痕迹。不久的将来,老街老巷不复存在,我家祖宅也难以幸免。想着这些,阵阵心酸涌上心头,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亲人、我的街坊、我童年的玩伴,还有时常挂于嘴边的老街故事。一幕幕在老街老屋上演的画面,不停地在我身旁飞蹿而过:全家人一起糊火柴盒的身影;妈妈踩踏缝纫机的声音;观看露天黑白电影的场面;与小伙伴一起玩自制玩具和过家家以及追逐打闹的欢笑声;家门口不时走过的小贩的叫卖声;街坊邻居聚拢一起摆龙门阵的情景……
此刻的心情,仿佛把我带回那个褪色的年代。年幼的我,常常在街头巷尾溜达,喜欢与小伙伴们在街面玩游戏,偶尔,会因为游戏发生争执,导致相互用拳脚进行对抗。隔几天,又会因为玩游戏再次凑拢一起。天真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没有隔夜的仇,很快就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童年印象里,街坊邻居的家门是不上锁的,小伙伴们跑东家窜西家,尤其是吃饭的时候,端着饭碗,就溜到各家馋(尝)遍最喜欢的菜肴。记忆最深的一次,我们五六个街坊小家伙在其中一家玩耍,他母亲下班回来后,把家里喂养的唯一的一只鸡宰杀了招待我们。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家家饿怕了的年代,毫不犹豫烹了下蛋的母鸡款待小孩,是出于多么高的品格和境界啊!当时年纪小小我,不知道这其中的情谊,也不懂得感激,现在每次想起,总有一种温暖一种感动遍体融化。
这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在懵懵懂懂打打闹闹之中很快就过去了。
我的童年,像一个没有冷场的节目或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像一幕引人入胜的电影。我的记忆离不开老街老屋,只因为老街老屋抚育了我并伴随着我逐渐长大。
对老街老屋的记忆,此刻想起来,犹如夏季的细雨,绵绵长长。回头看看,这些昔日热闹的记忆将随着今后的拆迁永远消失,我童年的玩伴也不知散落何方?
遗留下来的,只有凋零的记忆!
记忆里老街的每条小巷、每个院落、每间老屋,开始变得遥远却又清晰。童年的往事连同它们承载的故事,是否还会继续流传?
沧海变桑田
闲暇之时,三朋五友的,常常邀约着去走山,国内的不少名山大川,留下过足迹。走的较多的还是云南的山,此外就数贵州的山了,因为贵州省的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与云南省的曲靖市相邻。但反复走过的,还是家乡的山——曲靖市范围内的山。几十年爱好导致的坚持,足迹算是踏遍了曲靖绝大多数的山脉与丘陵。曾经站在曲靖寥廓山顶的“靖宁宝塔”上,搂着我家小孩稚嫩的肩膀,俯瞰着那些远远近近、绵延逶迤环绕着曲靖城的山峦夸口:那些山,你爹几乎都到过。
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饱览了沿途风景之余,云贵高原古老而神秘的地质结构、丰富且多样的地表化石,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我,不断触动撩拨着我想象的神经:那云遮雾罩、莽莽苍苍的云贵高原啊,曾经是怎样的一番海洋世界呢?
仅以我家乡云南省曲靖市范围内的地层来举例,就可以轻易触摸到无数露出地表的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本人的地理地质知识浅薄,辨识不清,但每次走山一定拣回几块化石,积累多了,送点给朋友们赏玩,有人问及化石背后的故事,一时答不上来,我就忙着查找资料或找人讨教,之后,模模糊糊知道了曲靖的化石有很多种类,譬如:腕足、蛤类、珊瑚、海百合、菊石、胴甲鱼甲片、三叶虫等等。
这些化石,为我夜晚的睡眠里不断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美丽神奇的远古海洋世界:四亿年前的曲靖,阳光灿烂,海水湛蓝,波光粼粼下形态各异的原始鱼类在珊瑚丛中自由穿梭,大大小小的贝壳象晴朗夜空的繁星撒在海床上;一只急躁的三叶虫爬行时从泥沙里搅起几个螺旋形的菊石空壳,一条怪鱼在退潮的沙滩上用笨拙的肉鳍努力挪动着肥胖的身躯……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地球地质年代古生代中期,曲靖地处水陆之交,茫茫海洋中四射珊瑚、腕足、双壳蛤类、苔藓虫等造礁生物盛极一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变成岩石,随着地壳的隆起,形成了庞大的石灰岩山体。这些造礁生物的大部分种类已经灭绝,在海相沉积岩中还能看到其身影,但它们当年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只能通过想象去绘制了。
原始的鱼类,主要有无颌类、胴甲类、肉鳍鱼类,它们是脊椎动物的“老祖宗”。无颌类是最原始的鱼类,也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以发现地点及其形态特征命名的有“曲靖寥廓山盔甲鱼”、“曲靖寥廓山多鳃鱼”、“曲靖张氏盔甲鱼”等;胴甲类是晚于无颌类的有颌鱼类,因为甲片坚硬完整,不易被分解腐化,历经了四亿年,现今在曲靖西山一带的泥岩和砂岩中,仍然能够见到胴甲鱼甲片化石,“曲靖始突鱼”便是研究胴甲鱼进化史的代表性标本;曲靖西山一带发现的原始肉鳍鱼化石还有“杨氏鱼”、“奇异鱼”、“肯氏鱼”等等。2008年在曲靖潇湘水库旁边的地层,出土了一条近乎完整的419亿年前的斑鳞鱼(梦幻鬼鱼)化石,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硬骨鱼化石,也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有颌类。
四亿两千万年前,蕨类植物登上陆地,又经过了两千万年,脊椎动物登上陆地。肉鳍鱼类就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自肉鳍鱼类开始,逐渐演化出四足动物,逐渐有了以后的庞然大物恐龙,逐渐有了飞禽走兽,也逐渐产生了人类。
生命诞生于海洋,繁盛于江河湖泊,最终向陆地迈出了伟大的一步。由于年代久远,科研意义重大,古鱼化石显得弥足珍贵。
1911年、1914年,被誉为“中国古生物学伟大创始人”的丁文江教授两度踏勘曲靖,掀开了曲靖古生物研究的面纱。1957年,曲靖在修建潇湘水库过程中,发现了距今42亿年的古鱼类化石,种类主要有无颌类、胴甲类、空棘鱼类。1980年、1982年,联合国地质考察组到曲靖作泥盆纪地质地貌以及古鱼类化石的考察,得出一个结论:云南省曲靖市寥廓山岩层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泥盆纪陆相岩层,出土的古鱼类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史和研究泥盆纪地质构造,具有特殊的珍贵价值。199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带队到曲靖翠峰山进行发掘与考察,找到了斑鳞鱼的原生层位;2008年,朱敏再次到翠峰山进行新一轮发掘,找到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2010年,在潇湘水库附近农田的地层中又出土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了初始全颌鱼这一古鱼类化石。
一直以来,曲靖市成为众多古生物学家科考的圣地和成长的摇篮,成就了一批批享誉中外、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和知名学者。研究证实:曲靖是全世界研究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的典型地层,古生物种类全、年代跨度大,在古生物研究史上有着罕见的科研价值。
于是,曲靖市当之无愧有了“鱼的故乡”、“化石圣地”的美誉。
曲靖市罗平县有4种古生物化石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保护名录:丁氏滇肿龙、利齿滇东龙、云贵中国龟龙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云南龙鱼被列为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一次次的重要发现,一次次的科研成果,让古生物学界的目光一次次的聚焦曲靖。
丰富多样的古鱼类化石使曲靖成为古生物学家开展科研的一块宝地。
跟随着古鱼化石的踪迹,去不断探寻并揭开古鱼化石背后的太多神秘故事。
或许正是那条在沙滩上艰难爬行的肉鳍鱼,最终离开水面,登上陆地,进化演绎了包含人类的所有陆生脊椎动物。
生命的进化是万物顺应自然的结果。在感谢造物主的同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是人类不二的选择。
遥想四亿年前,曲靖乃至整个“云贵高原”还是无边无际的茫茫海洋,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万物繁衍生生不息,时光成就了沧海变桑田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