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台州学院
出版时间:2016年8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压抑的客观存在,是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与兴起的重要前提。性灵文学思想的魅力与价值,就在于它是没有终点的反抗与释放。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性灵文学思想都不是决定文学发展的真正主流,它只是制衡主流的一种文
作者姓名: 李涛
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68
内容简介
压抑的客观存在,是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与兴起的重要前提。性灵文学思想的魅力与价值,就在于它是没有终点的反抗与释放。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性灵文学思想都不是决定文学发展的真正主流,它只是制衡主流的一种文学力量,并在制衡中促使文学活动偏离既定主流而产生新气象。
本书选择“压抑与释放”这个视角,对中国性灵文学思想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给予重新研究。上篇主要研究中国性灵文学思想传统的形成,重点是揭示作为反压抑力量的性灵文学思想,其具体的文学主张与精神诉求,从来都不是先验性的理论给定,而是随着压抑势力的变化而变化。下篇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性灵文学思想传统的现代转化,重点是深入梳理性灵文学思想现代转化的历程,总结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成功策动性灵文学思想现代转化的经验,并以此说明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真正要务,是重建文学精神而不是文学理论。
作者简介
李 涛 1969年生,安徽六安人。200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从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浙江台州学院教授,文艺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出版《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台州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等著作,多次承担(含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委托应用型项目等研究,曾连续两届获得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等会员,台州市思想宣传文化工作顾问。
导言压抑与释放:中国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视角
第一节 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回顾
二、新时期以来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压抑与释放的研究视角
一、视角的确立
二、视角的运用
上篇 中国性灵文学思想传统
第一章 从性情论的压抑看性灵论的发生
——魏晋时期的性灵文学思想
第一节 性情论的压抑
一、经学上的性情论
二、文学上的性情论
三、性情论的压抑
第二节 性灵论的发生
一、性灵论的缘起
二、性灵论的要义
第三节 魏晋性灵文学思想的批判基因
一、性灵论的思想基因
二、性灵文学思想中的批判指向
第二章 唐宋文化盛世背后的博弈
——被潜伏的性灵文学思想
第一节 文化盛世背后的博弈
第二节 韩愈的“以文为戏”
一、“以文为戏”的来历
二、“以文为戏”中的反压抑
第三节 杨万里的“专写性灵”
一、学术“谣言”的辨析
二、“专写性灵”中的反压抑
第三章 明代的压抑与晚明的释放
——晚明的性灵文学思想
第一节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的发生
一、几种主要发生说
二、知识分子“过剩”与文化生产“背离”
第二节 “独抒性灵”里的“反”
一、两条战线
二、反人性压抑
三、反文学复古
第三节 “不拘格套”中的“立”
一、文学性质:崇“适”
二、文学精神:“不拘格套”
三、文学情感:贴近日常生活
四、审美原则:贵“真”尚“趣”
第四章 清代诗坛竞争与袁枚的审美理想
——清代的性灵文学思想
第一节 “随园派”再举性灵论的意味
一、“随园派”性灵论的发生问题
二、“随园派”的反压抑策略
第二节 袁枚性灵论诗学思想的三个维度
一、著我论
二、葆真论
三、天才论
……
导言
压抑与释放:中国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视角
布尔迪厄曾经说:“艺术家和批评家界定他们自己或对手的大多数概念,实际上是斗争的武器和资本,艺术史家为了论述他们的主题所采用的许多范畴,不过是熟练地加以遮蔽的或变形的范畴,这些范畴的大多数最初是用做贬斥或责难的。”(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纯美学的起源//周宪,编译激进的美学锋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5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相比,人类的思想世界不存在所谓的物种灭绝问题。任何思想一经诞生,就不可能再被彻底消灭。从历史的长河看,思想的相互砥砺与博弈,既无绝对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那些曾经被打败的思想,总会以思想自有的诸种技巧,在下一个历史拐点重新抓住人类的思考视域。中国性灵文学思想,借用周作人谈现代散文源流时用的比喻,它就像一条时起时伏的长河,源于对两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论文学观的纠偏,萌芽于魏晋,孕育于唐宋,形成于晚明,演变于清中期(随园派),转化于20世纪30年代,复兴于当代(始于巴金的“讲真话”)。如何理解性灵文学思想这条时起时伏的发展脉络,怎样把握性灵文学思想的独特内涵,如何评价它对中国文学的实际贡献,唯有从“压抑与释放”的博弈结构出发,才能予以很好的回答。
第一节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与性灵文学思想的命运相似,20世纪中国学术界关于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也是时起时伏。20世纪的前30年,尤其是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中后期之间的10年,是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黄金时期。20世纪的后20年,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是性灵文学思想研究的又一个全面复兴时期。现代学者研究性灵文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晚明的公安派而展开的,其用心并不仅仅是为了梳理出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的真面目,而且是要把晚明“独抒性灵”的文学精神传统转化为现代文学活动的内在养料,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现代文学风气,即现代性灵文学思潮。而当代学者对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用心主要在于学术,追求从学理上对性灵文学思想给予解释与评价,同时,研究的范围也从晚明扩大到以袁枚为代表的清代乾嘉时期的性灵文学思想,以及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现代性灵文学思想。与现代学者的研究相比,当代学者对中国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与认识,视野更加开阔,资料更加充实,学理更加严密,成果更为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