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水平测度与路径选择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6-047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

出版时间: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过低,制约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分区政策,构建综合指标测度体系,测度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出适合甘肃省的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

作者姓名: 范颖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0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过低,制约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分区政策,构建综合指标测度体系,测度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出适合甘肃省的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主体功能区分区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范  颖  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多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庆阳市竞争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教材著作。

稿件目录

第一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二、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
  三、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的探索
  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解读
 第二节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分析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历史背景分析
  二、中国城镇化时代背景分析
 第三节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战略构想
  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二、国家主体功能分区战略
  三、主体功能分区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第二章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的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一节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概貌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主体功能分区战略视角下的甘肃
  一、国家层面的甘肃省主体功能定位
  二、甘肃省层面的主体功能定位
 第三节主体功能分区战略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一、甘肃省主体功能区的特点
  二、主体功能分区战略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化模式
第三章城镇化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第一节城镇化相关理论
  一、社会分工理论
  二、经济区位理论
  三、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四、集聚-扩散理论
  五、产业结构理论
  六、城乡一体化理论
  七、协调发展理论
  八、城市群理论
  九、创新理论
  十、生态城市理论
 第二节城镇化研究综述
  一、城镇化内涵和外延的研究
  二、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研究
  三、城镇化的测度研究
  四、城镇化特征研究
  五、城镇化模式的相关研究
  六、新型城镇化研究
  七、小结
 第三节城镇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一、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实践
  三、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实践对甘肃的启示
第四章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第一节甘肃省传统城镇化水平测度
  一、传统城镇化指标选择
  二、传统城镇化水平测度
 第二节甘肃省市域层面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一、指标选择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
  三、权重确定
  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五、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现状分析
第五章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总体设计
 第一节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总体设计思路
  一、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定位与指导思想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原则与思路
  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
 第二节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总体设计
  一、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途径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模式
第六章城市化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一节城市化地区基本概况
  一、甘肃省城市化地区现状
  二、甘肃省城市化地区功能定位
 第二节城市化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一、人口城市化——吸纳人口集聚,提高人口密度
  二、经济城市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速工业倍增
  三、土地城市化——改革土地利用模式,构建土地管理体系
  四、空间城市化——科学统筹用地,适当提高开发强度
  五、社会城市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市政网络体系
第七章农产品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一节农产品主产区基本概况
  一、甘肃省农产品主产区划分
  二、甘肃省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一、人口城镇化——建立农村居民的美好家园
  二、农业产业化——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三、空间布局合理化——构建高效农业生产片区
  四、基础设施齐备化——完善农产品主产区支撑体系
第八章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第一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概况
  一、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分
  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三、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
 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一、人口城镇化——有序开展人口外向转移
  二、产业生态化——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三、功能生态化——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四、监管法制化——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五、保障系统化——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一)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政策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速度相对稳定,结构日趋合理的时期。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城镇化进程所进行的政策探索,是快速推进中国城镇化的第一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方针与道路直接决定了这一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化道路进行了艰辛、不懈的探索,逐渐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方针与道路,为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国家探索城镇化发展方针与道路的基本思路是:调整并制定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方针与道路,在逐步加深对城镇化认识的同时,把城镇化确立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上,中国就确立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1979年9月28日第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采用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村城镇化的思想。文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角度统一了全党对中国农业问题的认识,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并对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文件指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加强小城镇的建设,逐步用现代工业交通业、现代商业服务业、现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它们武装起来,作为改变全国农村面貌的前进基地。”“还可以运用现有大城市的力量,在它们的周围农村中,逐步建设一些卫星城,加强对农业的支援。”

1979年以后,国家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重点是压缩基本建设和重工业、机械工业,发展市场短缺的消费品和农副产品,这使全国不少以重工业为主的大城市一度经济发展萎缩,而一些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生活消费品为主的中小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同时,为解决城镇就业问题,中央提出了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就业的方针,进而提出“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的口号,“对农村多余劳动力,要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和兴办社队企业,就地适当安置,不使其涌入城镇”。对于农村人口、劳动力迁进城镇,应当按照政策从严掌握。

1983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的观念,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又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政策的观点。1984年党中央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8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指出:“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因此,应当“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12月全国城市建设规划会议上,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经国务院批准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被确定为中国城市发展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城镇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省市更为突出,表现出与乡镇企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同步适应的态势,并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

自1993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一定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的通货萎缩,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失业问题,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凸显,正面临着以技术创新和布局集中为主的第二次创业考验,农民增产增收减缓甚至下滑,大量原来在城镇经商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重新返乡或流向大、中城市。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三农”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再次出现,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在1993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的中心”,“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实现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进一步搞活流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使各种经济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和组合。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加强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小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逐步改革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党中央的这一决定表明党开始从制度、体制上调整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国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城镇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从而更加明确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与道路,《“十五”计划纲要》把实施城镇化战略第一次列入了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计划,并对城镇化发展方针与道路提出了新的表述:“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进而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时,十六大还对于如何发展小城镇,进而推进城镇化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样,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再一次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与道路,这种多元化发展的城镇化方针与道路既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又尊重城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因而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赵志敏。


提高城镇化质量抑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主题之一,也是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3年“两会”讨论的重点话题。有关城镇化概念,十八大报告分别用“城镇化质量”、“城乡”、“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等几个术语加以表达,在报告第四部分进行了专门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八大报告从本质上高度概括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将中国城镇化发展指向明确方向。

2014年3月17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 以下简称《规划》) 正式出台,标志着新型城镇化正式由概念变为行动,新型城镇化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二)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1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起源于长江三角洲,是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依靠社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参与,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地域城镇化的一种“自下”和“自内”的模式,是“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的典型代表。苏南地域优势明显,以特大城市上海为中心逐步向外扩散,结合已有的较好工商业基础,乡镇企业得以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区的发展。市场机制的作用诱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加上区域经济的形成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2温州模式

温州地区因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受传统体制束缚少,因而通过将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推广到农村工业和其他产业,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采用合伙制组织形式,以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为原始资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新型家庭经济和市场体系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也被称为“老百姓经济”,一种“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这种依托农村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需要地域空间集聚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因而决定了温州地区以“小镇经济”为特色的区域块状城镇化模式发展。

3珠江模式

如果说苏南模式早期发展的动力是集体资金的积累和地方政府强有力地介入,温州模式是依托民营私有经济自发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和减少政府干预,那么东部地区第三种典型城镇化模式-珠江模式则是依靠毗邻港澳的地缘条件以及追求变革的地方精神,外来资金的注入和中央政府给予的先行一步的开放政策实现城镇化的一种“自外”和“自上”的模式。珠江三角洲是以经济国际化为目标,积极发展内外开放的双向型经济,通过特区城市的成长和城市群的形成,自下而上的农村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促使大量外资尤其是港资的注入,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推动了其他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异地城镇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成长为全国市镇数目多、密度大、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之一。
 我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基于规模选择和典型模式推广的分析讨论,于猛。

二、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政策指引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才真正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着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共同进步的局面,城镇化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在这一期间,中国城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在这一期间的城镇化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地区城镇化建设急功近利,城镇化等同于变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地方政府借城镇化“炒地皮”攫取土地财政,“竭泽而渔”。更有地方因急速城镇化与管理滞后的矛盾,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的因滥占耕地,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一些因没有任何项目产业布局,乱建乱占耕地搞房地产开发,虽然房地产多、高楼大厦多,但成了 “空城”,造成包括土地在内的国有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或变相流失的“劳民伤财”。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避免走这样传统的城镇化老路,使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必然。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培育扎实的产业基础,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稳健快速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城镇化的建设向质与量并重发展转变。面对既要克服传统的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扎实推进城镇化的进程的局面,制定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呼之欲出。在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城镇化达七次之多,其中有两次出现在比较重要和显著的位置,一是提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二是将城镇化的战略作用从协调区域发展上升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被认为是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目标。以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为依托,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取得显著的进步。努力进行调整经济结构,应重点加强大中小型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的制度限制,放宽城市的户籍制度,改善城市规划,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管理,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三、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的探索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城镇化”的内涵演绎郁鸿胜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演绎与作用[J]上海企业,20138:2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首次提出,中国的城镇化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是根据中国的土地资源少,耕地更少。城市用地与耕地、水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的国情,迫使我们要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而提出的战略设想。在城镇化的道路发展上不要那种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而是城镇化必须要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决不步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源破坏的后尘,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弯路,必须走城市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十六大报告还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也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道路”完整的表达。

党的十七大报告补充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涵: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
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是第一次将小城镇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具体来说,“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走好三条具体的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个提法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新要求。在十六大和十七大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新型城镇化内涵表述上,可以来这样理解新内涵: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就是相连工业化良性互动,相融合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法就是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城市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政策重点就是公共服务、户籍和土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就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